知名大行浦银安盛发布2026年投资展望,称预计 2026 年 AI 投资逻辑将全面升级,从技术概念炒作全面迈入产业价值兑现期。投资者将不再盲目为概念买单,而会评估 AI 技术是否能转化为实际的收入和利润,关注是否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规模化潜力。投资策略将从押注单一技术爆款,升级为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算力、基础模型、数据服务和垂直应用等方面,实现整体效率提升和长远的价值创造。正如“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人工智能+”需要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研报中指出,中美在 AI 发展上形成了差异化的路径。随着基础设施逐步成熟,AI 的投资已进入第二阶段,市场关注重点转向如何将算力转化成具体应用,但应用落地和变现的路径仍不明朗,谁是最终的赢家尚未可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路径凸显出鲜明的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导向。中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融合战略,强化其在科技研发与产业升级中的赋能作用。相较于美国等国家以企业为主导、更侧重于消费端娱乐应用、大模型能力竞争以及由 AI 叙事推动的资本市场逻辑,中国的 AI 战略布局更为系统和务实,政策重心明确,即借助 AI 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性提升。
中国 AI 发展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年初中国大语言模型 DeepSeek 带来了AI 大语言模型路径的变化,即不再单纯靠“堆算力”,而是通过优化算法实现更好的效果,打破了 AI 竞赛只属于美国的叙事。从长远看,DeepSeek 的出现将加快 AI 的发展进程。更多高效、高性价比的 AI 模型有望出现,这不仅有助于 AI 应用的广泛普及,还将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在 AI 技术应用发展上,中国在人才积累、数据获取、政策支持、商业化落地等多个方面更有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中国在 AI 发展中取得全球的领先地位。
具体到投资标的方面,浦银安盛同时看好 AI 基础层和应用层公司的观点。基础层的公司不仅能提供短期的确定性,还能受益于中长期 AI 技术的提升。在基础层的投资标的中,过去两年大科技企业在 AI 领域中投入巨大,在技术储备和赛道布局上都占据了有利的位置,驱动自身盈利增速强劲增长。而在应用层方面,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动 AI 从被动工具向主动的代理模式(AI Agent)转变。在这一趋势下,越来越多应用层的企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机会。预计,在 AI 的高速发展下,更多细分赛道的优秀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基于此,浦银安盛,梳理出 24 个短期有望受到资金青睐的 AI 技术和应用相关的港股公司,供投资者参考:
来源:智通财经网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