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亿美元,创新药领域又现重大收购!美降息预期收紧,全球权益市场重挫,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深度回调大跌超4%!回调带来布局机会?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1580阅读 2025-11-21 12:52

今日(11.21),受海外市场波及,港药深度回调,创新药纯度100%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一路下探大跌超4%,盘中成交额快速突破20亿元!资金逢跌涌入,盘中净流入近4000万元,近5日累计“吸金”超10亿元!截至11月20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最新规模超237亿元,同类持续领先!

image

消息面上,海外创新药再现重磅收购。11月20日,雅培和ExactSciences宣布,雅培达成收购ExactSciences的最终协议,这将使其能够进入并领导快速增长的癌症诊断领域,为数百万人提供服务。根据协议条款,ExactSciences股东将获得每股105美元的普通股,总股本价值约为210亿美元。

海外市场方面,两大利空突袭,美股周四大幅回落。一方面,英伟达亮眼业绩引发的市场普涨情绪迅速消退;另一方面,投资者对美12月再次降息的希望显著降温。美股盘中剧烈震荡,或体现市场情绪正转向谨慎。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大幅调整:三生制药跌超8%,石药集团、信达生物跌超5%,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跌超4%。

image

注:成分股仅做展示,不作为个股推介。

【创新药速评:回调带来抄底机会?】

招银国际指出,由于资本市场融资复苏、创新药出海交易规模上涨,国内创新药研发需求出现回暖,创新药回调或带来抄底机会。建议关注已授权管线在海外的临床推进,从而带来的价值提升。由于创新药行业具备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特征,BD合作的背后是多年持续的研发成果积累。建议关注已授权管线在海外的临床推进,原因是:1)临床推进的确定性较高,将成为股价上涨的催化剂,2)最终的价值实现仅少部分来自授权交易的首付款,绝大部分仍需依靠品种的商业化成功带来的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

(来源:招银国际20251013《回调带来抄底机会》)

image

image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20251118《价值重塑,静待花开》)

太平洋证券认为,创新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提升,数据和BD催化有望成为全年主线。在港股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双重提升的背景下,创新药biotech的催化剂事件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考虑到创新药biotech的IPO集中在2019-2021年,目前正处于其核心管线已充分验证、但第二梯队管线正在/即将读出概念验证(IPO时处于临床前或IND阶段,3-4年后出POC数据)的窗口期。太平洋证券认为,国内企业的双抗ADC、TYK2抑制剂、GKA激动剂、泛KRAS抑制剂管线处于全球领先状态。

(来源:太平洋证券20251117《板块放量反弹,期待年底催化行》)

【数据说话!10月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指标跟踪】

长江证券认为,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取决于创新药企业手里资金充沛程度和研发投入意愿强度。站在当下时点,从几个前瞻性指标趋势来看,创新药企业手里资金正在变得更加充裕,而BD、NewCo等新的中国创新药管线兑现方式能提高研发投入回报率进而提升中国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意愿强度,整体而言,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或渐趋改善,随之带来创新药产业链景气度向上。

1、创新药上市通道变宽,IPO募集资金充沛研发投入。

创新药企业港股IPO热潮重现且在持续升温,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通道打开,创新药上市通道变宽。医药企业港股IPO募集资金自2025年4月以来改善明显,2025年9-10月也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医药企业A股IPO募集资金规模开始向好,2025年10月为42亿元,环比明显改善,预计随着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的持续推进,医药企业A股IPO募集资金规模有望逐渐向好。

2、医药上市公司增发规模加大,进一步充实账面现金。

医药上市公司增发规模在加大,尤其是港股医药公司。过去几个季度,A股医药公司增发规模环比逐渐提升,2025Q3增发规模39亿元,为2023Q2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过去几个季度,H股医药公司增发规模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改善,2025Q3港股医药公司增发规模为367亿港币,为2019年以来单季度第二高水平。

3、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或正处于触底回升。

2024年7月高层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相关支持政策细化落地,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改善。

同时,2025年以来,伴随着二级市场创新药估值重塑,医药企业A/H上市通道变宽,一级生物医药投融资退出通道打通,一二级联动或带来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生态逐渐走向正循环。2025Q3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17.6亿美元,为2022Q4以来新高,2025年10月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为5.9亿美元,继续维持在不错水位。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或正处于触底回升。

4、BD首付款:研发投入新资金来源和主要资金来源。

对外BD首付款作为新的研发投入资金来源,已经成为主要资金来源,且还有大额潜在里程碑。近4个季度,对外BD首付款体量大小已提升至和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相当水平,2025Q3对外BD首付款金额为18.5亿美元,高于2025Q3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金额17.6亿美元。而最新2025年10月,对外BD首付款金额1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来源:长江证券20251120《创新链系列:中国创新药研发投入景气度指标10月跟踪》)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100%布局创新药!截至10月,前十大成分股权重高达72.47%,高纯度浓缩港股通创新药精华!

image

来源:国证指数官网,截至2025/9/30。成分股仅做展示,不作为个股推介。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是弹性更高的创新药,截至7月末,2025年内涨幅超109%,港股医药类指数领先!

image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个股仅作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为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2020-2024)的涨幅分别为88.80%、-21.59%、-25.60%、-22.80%、-10.50%。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