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2025年下半年,磷酸铁锂需求持续回暖。今年整个产业预计产能达370万吨,部分头部企业已将排产规划到202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内排名前五的磷酸铁锂生产企业产能基本满产满销,排名5 - 10的企业产能利用率接近80%。
尽管需求反转,但磷酸铁锂产品价格未明显上涨。一方面,上游原材料硫酸亚铁、硫酸、氨水等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下游电芯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不接受产品涨价。
一位头部正极材料上市企业高管表示,公司希望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来规划产能,需平衡财报与财务目标,不能盲目扩产。今年三季度以来,磷酸铁锂行业开工率重回景气线,价格爬回成本线上方,但部分经历过此前三年行业寒冬的企业,在扩产决策上相对谨慎。
二级市场表现方面,今年年初至11月21日收盘,磷酸铁锂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达41.48%,板块景气度显著回升,11月21日收盘时报收781.29元,下跌6.59%。
磷酸铁锂行业的回暖,得益于下游需求的强劲支撑。2025年1 - 9月,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5%;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储能装机量激增60%。在此背景下,磷酸铁锂已占据正极材料近74%的出货量,成为动力与储能电池的出货主力军。
摩根大通预测,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增长30%。结合我国出口市场空间,未来两年磷酸铁锂材料将新增百万吨级需求。旺盛的市场需求传导至生产端,进入下半年通常为旺季,今年储能需求以及动力需求向好。
湖南裕能今年1 - 9月销量达78.49万吨,当前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其磷酸铁锂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常年约占30%,目前订单排期已排至2026年。
厦钨新能磷酸铁锂业务由控股子公司雅安厦钨新能源主导,目前每月大概有1 - 2千吨的出货量。今年1 - 9月,公司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材料的总产量是5.3万吨,产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0%。
万润新能今年1 - 9月磷酸铁锂累计出货24.67万吨,同比增幅高达79.54%。
龙蟠科技手握长期订单,其与LG、宁德时代等客户签订的供货协议,锁定了未来几年的销量。
尽管磷酸铁锂需求旺盛,但生产企业扩产策略分化,“理性扩产”成为行业关键词。
厦钨新能表示,磷酸铁锂应用于车载产品的认证周期长,企业必须提前布局。目前其磷酸铁锂有效产能是2万吨,还有规划的2万吨产能在按计划推进,会结合下游需求情况开展投产,预计到2026年总产能能达到4万吨以上。11月18日,该公司公告拟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50000吨高性能电池材料项目,可应用于液态、半液态及固态电池,属于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的高端上游产品。公司扩产始终与下游需求绑定。
湖南裕能对2026年扩产计划持谨慎态度,若启动扩产将聚焦高压密等高端产品。公司希望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平衡财报和财务目标,不盲目扩产。
万润新能选择以产品技术升级替代规模扩张,拟将鲁北万润未投产的12万吨产能调整为生产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预计2026年底投产。
尚未实现磷酸铁锂出货的容百科技,计划在波兰建设首条产线,欧洲选址正在讨论中,投产时间待定。
在全球锂电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国内头部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厦钨新能在法国布局了正极材料和前驱体两个基地,因当地环保要求高,技术不如国内先进,需求不迫切,海外基地项目推进相对较慢,目前主要通过国内基地向欧美客户供货,海外基地作为长期战略储备。
湖南裕能在西班牙的磷酸铁锂项目仍在环评阶段;马来西亚项目处于前期筹备,国外建设效率不如国内,具体投产时间不确定,当前公司销售收入仍以国内市场为主。
容百科技有在波兰建成首条磷酸铁锂产线的计划,可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具体投产计划已在议程上,但具体建设地点还在论证,投产时间不确定。
万润新能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项目,土地和厂房已完成交割,正同步推进设计、报批、设备采购及客户洽谈。该项目总规划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一期建设0.9万吨,计划投资1.68亿美元,预计2028年全部投产。
龙蟠科技印尼基地是海外布局的重要支点,海外产能主要服务区域市场,与国内基地形成互补。目前一期已满产,二期即将完成调试,2026年三期建成后总产能可达12万吨。
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回暖,但行业深陷“增产不增收”怪圈。2022年底至2025年8月,磷酸铁锂材料价格从17.3万元/吨暴跌至3.4万元/吨,跌幅达80.2%,全行业陷入连续36个月以上的普遍性亏损,6家头部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7.81%。
在磷酸铁锂材料行业研讨会上,协会副秘书长汤雁指出,磷酸铁锂已成为锂电产业链利润承压最严重的环节,需从三方面破局:以成本指数重建定价逻辑,遏制恶性竞争;以技术创新开辟价值赛道;以供需平衡构建协同生态。
头部企业第四代高压实产品出货占比已超30%,但多数企业因资金短缺难以升级产线,形成“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厦钨新能是行业内首家大规模应用水热法工艺生产磷酸铁锂的企业,技术门槛高,产品在低温和倍率性能上有优势,不易被替代。通过工艺优化和规模效应摊薄成本,产品已能与其他工艺成本持平但性能更优,相关产品向比亚迪、宁德供货时不会价格倒挂,几款产品都在盈利。
龙蟠科技部分客户采用甲供原材料模式,收取加工费,原材料涨价时可调整售价。公司已推出第四代高压密产品,通过品质提升增强议价能力。
万润新能、湖南裕能等均将高压密产品作为重点方向,试图通过高端化提升毛利率。
协会发布的《磷酸铁锂材料行业成本研究》,为行业破局提供了数据支撑。成本指数填补了行业对标空白,可助力构建“成本共知、风险共防、利益共享”的产业链共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从“卷价格”向“卷技术”“卷价值”转型,叠加海外布局逐步落地,磷酸铁锂行业的高景气度有望延续至明年,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