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日前,走进位于临汾市的山西建邦集团,11时15分,空气湿度78.4%,PM2.5为0.34微克/立方米,超低排放智能化管控平台实时显示着厂区综合原料场的空气质量。建邦集团副总裁田琰介绍,通过该数据平台可追溯厂区每个排放点的排放情况。
在500万吨封闭式综合原料场,矿石堆积,卸料车往来。以前料场卸料时会产生烟尘,现在经过智能化改造,可实现自动化清洁作业。场内鹰眼能自动捕捉、监测产尘点,一旦颗粒物超过设定值,雾炮会自动启动喷水雾,吸附粉尘及颗粒物。
物料存储、装卸产生的排放是钢铁企业典型的无组织排放,源头分散、数量多、排放随机,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均有不同程度的无组织排放,部分环节排放源多达上百个。田琰表示,要实现超低排放,需智能化、系统化的治理方式。
2016年以来,建邦集团先后投资35亿元开展超低排放改造等治理工作。建设物料输送全密闭通廊,对炼钢车间进行全封闭改造,采用高效覆膜袋式工艺除尘,对烧结机机尾、转炉、轧机等高温产尘点进行“全密闭 + 收尘 + 除尘”技术升级改造。经过改造,该企业实现“用矿不见矿、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
建邦集团在节能减排基础上,将目光投向循环经济。在建邦集团钢渣处理厂,钢渣经过筛分、棒磨、磁选等工序,变成钢粒、磁选粉。
钢渣是转炉炼钢剩下的渣子,含有氧化铁等含铁物料,一般剩有15% - 20%的铁元素。此前因成分不稳定,资源化利用难度大,多掩埋处理。
2017年,建邦集团将超低排放改造与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统筹考虑,引入新一代钢渣处理技术,持续建设、升级钢渣处理厂。今年初,“第三代”钢渣处理厂投用,含铁料回收品位提升至2/3以上,可最大程度回收利用钢渣中的铁元素。生产1吨钢约产生120公斤钢渣,处理厂升级后能回用其中的80公斤。
建邦集团对各工序废弃物均进行加工处理、回用生产。高炉炼铁剩下的水渣用于制作水泥,转炉渣制作微粉和建材,生产废水经沉淀、过滤后送生产系统回用,对铁、钢、轧等系统改造提高煤气回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2年,建邦集团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建邦集团董事长吴晓年表示,要坚持发展绿色工艺技术、打造绿色工厂,持之以恒固碳降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