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中梁:不按套路出牌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易居沃顿地产研修 707阅读 2018-11-10 08:18

  2018年,房地产市场弥漫在“活下去”和“慢下来”的紧张氛围之中。

  但这家企业却以惊人的速度再次吸引行业的眼球。先看一组销售数据。

 

  不难看出,2015年至2017年,这家企业每年业绩翻番,复合增长率达到112%。今年前十个月,该企业再次逆势突围,跻身千亿阵营,全年预计将实现1300亿元的销售。仅三年,这家企业就从黑马成功跃升为行业千里马。

  它就是中梁地产集团,一家不按套路出牌的企业。

  不按套路出牌之一 

  不争不抢,只默默“捡漏”

  发迹于温州,中梁曾被称为浙江三四线的“小霸王”,经历过炒房顶峰以及泡沫低谷,练就了中梁对市场的谨慎与敬畏。直至2016年,这家企业才走出浙江省,迁都上海,展开扩张之路。

  正是这一年,成为中梁后续突围的转折元年。

  迁都之后,中梁提出“深耕长三角,面向华东,辐射全国”的布局战略。其中第一步是迅速向长三角辐射范围内的三、四线城市扩张,进入了徐州、芜湖、赣州等地,2016年共耗资246亿元拿下了68块土地,拿地金额占当年销售业绩的73.04%。

  而当时,一二线土地市场正迎来“地王潮”。各路房企纷纷抢滩一二线土地市场,甚至不惜高溢价拿地。但中梁偏偏不跟风,向正处于“去库存”阶段的三四线城市持续注力。

  为什么中梁“敢”如此大胆去布局三四线?其背后的关键在于这家企业对风险的敬畏以及把握市场规律的机敏。中梁控股集团总裁黄春雷在易居沃顿讲堂上表示:

  

“中梁敢去三四线广泛布局的外在逻辑是一二线城市房价高涨,政府有相关限购政策,导致很多人买不起或者没有资格置业;


内在逻辑在于随着产业转移以及中低收入的普遍增长,三四线的改善需求、刚性需求均呈现上涨态势。加之2015年政府资金放宽以及去库存的政策,所以断定三四线会迎来利好。”

  一二线虽好,但三四线也不差。中梁认为:“如果布局全国一二线城市是开大奔驰,布局三四线是开宝马mini,那么开50辆宝马mini并不意味着比开10辆大奔机会少。”

  当然,中梁在开宝马mini的同时,也一直在寻求开大奔的机会。2017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迎来低迷,流拍土地已经达到800余宗。然而,对善于“捡漏”的中梁来说,这样的低迷反倒为其扩张带来机遇。

  2017年,中梁加快了由浙南区域向长三角省际扩张的步伐,有效进入华东强二线城市,共获得136块地,新增土地货值达到830.4亿元。

  2018年,中梁紧跟国家政策,提出“聚焦长三角、辐射京津冀和珠三角、延伸至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布局战略,拿下湖北、山西、甘肃、广东、贵州、内蒙古等地块,截至2018年10月,中梁新增土地货值达到2010亿元,在行业排名第12位。如下图:

  尽管凶猛如虎,但中梁依旧保持投资审慎的态度。从土地投资开始,中梁拿地遵循两大原则,一是不拿大宗地,选择20-30万方左右的小地块,这些项目基本可在一年内清盘,且能够快速回款和变现;二是不拿高价地,投资布局城市的价值洼地区域,2017年,中梁单个地块价格不超过5亿元的土地占比80%以上。

  黄春雷表示:“中梁内部有一套投资模型,符合这个模型的土地可以拿,超过指标肯定不能拿。”

  此外,中梁采取多元化拿地方式,除招拍挂、并购、小股操盘、代建等外,还加大股权合作力度,积极与排名前50强、资金实力强、能促进融资成本降低的房企进行战略合作。

  从发展初期的游击战,到现在的运动战,中梁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机会导向型到战略导向型的转变。从三四线到二三线,中梁已经默默成长为一条大白鲨,伺机寻找隐秘但可吞吃的鱼食。

  不按套路出牌之二 

  权利下放,总部不管业务

  某大型房企董事长曾说,企业发展至规模阶段,拼的是战略执行力。

  随着中梁布局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不断壮大,意味着其对战略的落地和执行要求越来越高,而保证战略执行能效的关键在于组织管理模式。这一点,恰好是中梁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管理上,中梁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地产阿米巴管理模式。

  所谓阿米巴,是指一种可以根据环境进行自我调整的单细胞变形虫。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结合阿米巴的特征,开创了灵活的阿米巴管理模式,该模式将整个企业分割成许多个被称为阿米巴的小型组织,每个小型组织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按照小企业的方式进行独立经营。通过小组织切分,全业务职能下放,从而激活组织能动性。

 

  中梁在“稻盛和夫阿米巴”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房地产行业、企业特色等,创造了富有中梁特色的“中梁阿米巴生态经营理念”,从分巴、核算、激励等维度上进行改革推进。

  

第一,分巴。

  2015年以来,中梁以“精总部、强一线、小组织”为原则,划分了控股集团巴、区域集团巴、区域公司巴等多级“阿米巴”。

  其中,集团总部是神经中枢,负责为区域公司制定标准和规则,整合资源,对区域充分授权;区域是经营主体,对经营业绩承担第一责任,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这样的组织意味着集团总部将不再涉及具体业务,更多是规则制定者和考核者的身份。其中重点考核年度销售规模、利润、回款等核心指标,对区域实行末位淘汰、合并重构,即较强的区域公司构成区域集团,保证阿米巴结构不断裂变或是聚合。

  为了保持小组织的灵活性,中梁还特别限定了区域公司的规模。假设项目上限为X,那第X+1个项目可以内部交易给其他区域公司。

  2017年,中梁快速推进组织裂变,切断重力、加强竞争、实现浮力,截至2018年6月底,中梁已成立区域集团12个,区域公司66个,集团直属区域公司5个,收并购重组BG集团1个。

  

第二,核算。

  中梁的阿米巴,在独立核算的基础上,创新升级为自动结算。即,由集团制作清单框架,区域“巴长”细化权重分配,完成结算清单,形成公开、透明的自动结算系统,每个成员都可以根据工作内容了解自己的工作贡献。

  比如区域的某精装修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设计总监审核图纸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改进的细节,经过图纸优化和专家论证,将该项目的成本节省了100万。节省的成本,则会归属到相应“巴”的利润中,实施过程中具体的设计、材料的节省则会细化到成本菜单下的次级子目,在成就共享时,就会按照相应的权重比例进行分配。

  

第三,激励。

  中梁地产在充分授权区域“分巴”和高度透明的自动核算系统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激励形式,提出“事业合伙”、“成就共享”、“员工跟投”、“专项激励”和“费用包干”等多层级激励体系。在此激励下,中梁的员工不再是纯粹的打工者或者职业经理人,而成为项目公司的老板或股东,实现员工在公司内部创业。

  以“费用包干”为例,区域公司对所辖所有项目经营实行“费用包干”(管理费、营销费),例如管理费是销售额的1.5%-2%,营销费2%,意即区域集团规模越大,获得的费用份额就越高。费用超出由区域公司承担,结余则由区域公司内部分享。

  与此同时,中梁聚焦创新,分层、分级、分结构地设计了“中梁利益共同体魔方”。让控股集团、区域集团、区域公司在薪资、成就共享、跟投三个主要激励机制框架下生态成长,各司其责。

  针对组织管理,黄春雷强调:“强管头,强管尾,不能从头管到尾。”因为组织分工明确,中梁从上至下的管控边界非常清晰,既提高了决策效率,也增强了组织的活力。

  不按套路出牌之三 

  在行业“裁人潮”之际,大举招人

  尽管阿米巴组织模式为业内称道,但中梁依旧在不断夯实其阿米巴的“底座”。

  去过中梁的人都知道,中梁高管的办公室里都陈列着许多书籍。并且集团内部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定,即每周一开展高管学习分享会,所有高管聚集在一起分享一周以来的学习心得。这样的学习氛围也确实为中梁后续的跃升打下基础。

  比如,通过学习《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中梁意识到要想让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要遵循先人后事的原则,只有车上坐着合适的人,才能更好的激励和管理他们,也更容易适应变幻莫测的环境。

  基于此,中梁确立了“先人后事”的人才理念。据悉,2014年,在房地产行业低迷期,中梁一口气引进了四五百人,这些人招进来之后只干一件事——培训学习,打造组织能力,比如研究学习标杆企业的构架、制度、投资拿地及管理上的创新、激励机制、业务突破等。

  这些人才储备为中梁2015和2016年的爆发做好了准备。目前,中梁区域公司一半以上的董事长、事业总、骨干都是当时加盟的。在中梁看来,如果没有前期大量引进人才、打造组织能力、充分授权、机制放开的话,之后就走不出浙江。

  并且,在中梁的核心管理岗位中,有80%以上来自于房地产TOP25的优秀人才。中梁助理总裁陈红亮坦言,如果市场好,中梁是没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引进人才的。

  与此同时,中梁以“3311” 分层分级的培养体系来培养高素质经营人才,并每年以不低于6%的比例来淘汰不合格者。

 

  从布局、到组织、再到人才战略,中梁都展现出不按套路出牌的独特个性,而这个性中隐藏着它的谨慎。诚然,经历过连续30多个月房价下降、豪宅价格腰斩的温州泡沫破裂,中梁用血和泪的代价意识到企业的命运是掌握在“两只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上的,所以不能任性。

  但是,“捡漏”的机会有限,并且风险较大,一旦踏错市场节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一击。并且随着规模快速扩张,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而中梁依旧是目前千亿阵营中唯一未上市的企业,虽然正在筹划上市相关事宜,但面对市场利空,着实让大家为之捏了一把汗。

来源:易居沃顿地产研修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