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创投
关注新消费的创投热点,掌握行业投资新风向。
2021年一季度消费品牌融资市场依然再度“爆表”。
1月至3月,消费品牌融资事件为100起,美妆、餐饮分列融资热门品类第一、第二。其中美妆领域,新兴品牌花知晓等争相出海;看似小众的美瞳赛道,Moody们正狂奔,或跑出下一个“完美日记”。餐饮领域Manner 咖啡、M Stand、Tim Hortons掀起精品咖啡大战。
此外,新一波IPO潜力股登场。奈雪2月11日披露招股书,新式茶饮第一股的野心昭然。绿茶餐厅、Helens海伦司先后递交招股书,还有Keep、盘子女人坊、钱大妈等多个品牌启动IPO程序。
资本大潮中,新的消费品王者正翻滚而来。资本出没之地,先且不论成败,往往意味着创新活跃。新兴的创意,既是行业风向标,也是购物中心招商参考的重要指标。
说明:
本文所指“消费品牌”圈定范围大致为餐饮、食品/零食、服饰鞋配、美妆护肤、商超/生鲜、母婴用品、宠物、健身美容、潮玩、珠宝饰品等核心业态,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品牌。
2021年一季度消费品牌融资潮,
过去四年同比最热
2018年Q1~2021年Q1数据同比发现,消费品牌融资事件因2019年的募资寒冬、2020年疫情突袭,遭遇Q1低谷。但2021年Q1,融资事件飙升至100起,相当于过去三年一季度加总。
今年Q1融资事件数环比去年Q4的101起,几乎持平。再将时间颗粒度细化到月份则可发现,今年Q1融资火热,是延续了去年的“惯性红利”。
品牌方和资本方,在敲定合作之前,通常需多次沟通、进行尽调等一系列接洽动作。很多项目,至少是去年就进入意向合作阶段,因此才可在一季度跑完流程,并对外公布。
从融资阶段和融资轮次来看,仍以A轮及A轮之前的早期融资为主,融资事件为54,占比过半。这表明,眼下是一个创新项目涌现的时间节点,因疫情“催生”或加速的市场机会,还在继续。
从融资金额来看,亿元和10亿元融资级别融资为28起,多数发生在B轮及往后的中后期阶段。不过,也有早期融资黑马闯入“亿元俱乐部”。
定位国货少女彩妆品牌的花知晓,于3月获得坤言资本近亿元A轮投资。新兴国货美妆集合店WOW COLOUR,拿下5亿元A轮融资,创新工场领投,IDG资本、瑞橡资本、浙民投跟投。
连锁小酒馆品牌Helens海伦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前,获得3300万美元A轮融资,黑蚁资本领投,投资银行中金公司跟投。
美妆后来居上,成为融资最热门的消费赛道——共28起,占比接近30%。而历来居于榜首的餐饮业态,则退居第二,融资事件为21起,占比约1/5。
主打低度果酒、预调酒的轻酒饮业态有12起融资、健康休闲零食有7起融资,宠物和商超/生鲜各5起,其余22起则零散分布于珠宝饰品、潮玩、健身、娱乐、母婴等业态。
去年的消费品牌上市热潮,诞生了多个本土“第一股”,包括良品铺子、名创优品、泡泡玛特、九毛九、完美日记、芭比馒头、优客工场、甘源食品、同庆楼、新东方。
对于去年的上市热潮,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表示,任何一个本土品类第一股的诞生,都是理所当然的,并预判“2021年会在火锅、调味品、休闲餐、供应链公司等领域出现更多第一股,2022年甚至会更多。”
这个预判,在今年一季度有应验苗头。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于3月25日登陆港交所,募资超30亿元,成为本土药妆品牌第一股。
另有奈雪的茶、绿茶餐厅、Helens海伦司、物美麦德龙等品牌已递交招股书,而王家渡、盘子女人坊、德克士母公司顶新集团、Keep、钱大妈等被报道已启动或考虑启动上市程序。
◎ 图片来源:盘子女人坊官方微信
上海本土精品咖啡品牌Manner,虽并未官宣启动上市,但据IPO早知道报道,一接近Manner的投资人表示:“今年时间可能有点赶了,但按这个增长速度,明后年IPO的可能性不小,其实Manner的盈利状况相当不错。”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消费品牌IPO后浪,正在到来。
这一波IPO潜力股,透露出两个重要趋势:
与去年上市的芭比馒头、良品铺子、完美日记等相比,今年这一批品牌,普遍受众面较小,即都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广泛消费。比如,已上市的薇诺娜针对敏感肌、成分党,杭帮菜品牌绿茶有明显的江浙地域属性,盘子女人坊以古风摄影和汉服产业链见长。
上述品牌任一成功IPO,都将代表“小众的胜利”,证明要登陆二级市场,不一定非得大而全,小而美也有春天。
◎ 图片来源:绿茶餐厅官方微信
由钱大妈、叮咚买菜、美菜网、每日优鲜组成的“生鲜潜力股”,任一上市,都将意味着又一次买菜革命普及。2010年前后,永辉、新华都、三江购物、步步高等传统超市IPO,意味着“农改超”成功,中国人买菜场景,从菜市场很大程度上转移到超市。如果生鲜第一股诞生,又将意味着,嫁接于互联网上的买菜习惯,进一步普及。
对于中国新消费品牌奔赴IPO,卿永解释道,“事实上创投机构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最大的原因还是国家政策引导。由于疫情刺激,注册制逐步放开,面向传统的民营经济的IPO审批放款,是对国家经济的一种刺激手段,让老百姓的资产有处可去。”
由此看来,在政策导向和投资机构等力量合流,中国新消费品牌IPO爆发之势,未来几年还会持续。
美妆赛道分化:
本土护肤品牌贵过大牌,美瞳资本热度飙升
美妆护理融资热潮下,品类已出现分化,这表明赛道已度过早期阶段,进入分众市场机遇阶段。27起融资事件,分布在彩妆、护理、美瞳、口腔护理、口服美容、香氛等各子赛道上。
护肤子品类融资最热门,总共有10起融资,占比将近一半。
护肤品类融资热中,可看出几个重要趋势。
国产护肤品牌谋求高端化。近年来,虽然新兴国货美妆风头很强,但李佳琦认为,直到现在大部分国人对国货仍有偏见,“便宜”“流量”、“平替”的印象标签,挥之不去。国际品牌的每一次新品爆款,都使国货美妆品牌的成长桎梏更扎心一些。
现在,由于中国美妆供应链升级,这个局面正在被打破。从一季度融资动态看,国货护肤品牌***高端化趋势明显。
◎ 图片来源:逐本天猫官方旗舰店
逐本3月连获两轮融资。资本对逐本的信心,正来源于其高端产品。据品牌天猫旗舰店,逐本天然植物卸妆油 150ml/158元,只比日本资生堂的同样容量的卸妆啫喱,少了不到70元。价格不菲,逐本登上李佳琦直播间后,创下1分钟卖出5万瓶,2019年全年卖出超过80万瓶的记录。
定位高端国货护肤品牌的溪木源,卖得比国际品牌贵。一瓶溪木源乳液30ml/509元,而有口皆碑的日本Fancl等量保湿补水乳霜才卖119元。
溪木源于3月获得B轮数千万元融资,Coatue资本与某美元基金联合领投,老股东弘毅投资再次跟投。去年,该品牌已获得4轮融资。
与逐本、溪木源异曲同工,完美日记收购英国高端护肤品牌Eve Lom,以期快速获得供应链能力,摘掉大牌平替的帽子。
不过可以预见,但未来数年内,新兴高端国货美妆仍需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成本,获取本土消费者的信任。
◎ 图片来源:Eve Lom小红书官方账号
护肤品类另一个趋势是,男士护肤需求被重视。理然、UP、DearBoyFriend本季度各获一轮融资。其中,理然去年已获4轮融资。
男性消费意识觉醒,开始精致、悦己。《2020年中国男士美妆市场洞察》显示,2020年Q3不同性别人群关注的护肤内容播放量中,男性群体的播放量同比增长58%,而女性为28%。另据《2020年中国国货美妆发展趋势报告》,2019年男性消费者在天猫美妆类目大盘贡献的GMV同比增长41.5%。
需求之下,男士美妆护肤蓝海大幕拉开,未来或有更多独立男妆品牌涌现,而不只是某个女妆为主的品牌产品线。
当国人普遍还认为,国货美妆强营销、弱研发时,不少新兴品牌已跨步出海。
国风少女彩妆花知晓,3月末披露A轮近亿元融资,表示有意加码日本和东南亚。据报道,其已入驻300多家cosme等日本线下美妆日化集合店。
Première Beauté于3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资方为险峰长青。其创立于2019年底,产品对标中端欧美,品牌定位“出海美妆”,目前已进入印尼,欲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中国欧莱雅”。供应链放在中国,原料来自法国,产品从香水切入,拓展到口红、眼影等彩妆类目。
此前,花西子、完美日记、Venus Marble、玛丽黛佳、一亩花田、一叶子等新兴品牌,已经先后出海东南亚或日本市场。
出海路径,一方面搭载亚马逊、天猫海外等电商渠道。线下方面,则进入当地主流KA渠道——比如,日本美妆日化连锁店cosme、Rosemar,通过渠道背书,获得消费者信任,弥补新兴国货美妆品牌普遍线下资源禀赋弱的短板。
◎ 图片来源:花西子官方微信
原本看似小众的美瞳,正酝酿“下一个完美日记”。
今年仅一季度,美瞳品类就有5起融资,与去年全年(6起)几乎持平。可见美瞳赛道的资本热度,有增无减。至此,该品类自2019年起共发生14起融资,经纬中国、高瓴资本等头部资本先后入局。
Moody融资势头最猛,2019年创立至今总共获得5次融资,其中今年2月披露B+轮融资3.8亿,资方包括中信产业基金、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小红书等。其他资本宠儿还有4iNLOOK、COFANCY可糖、可啦啦、WOSADO悦瞳母公司麦格美科技。
国货美瞳资本热度上扬,与“口罩经济”有关。
电商大数据服务机构ECdataway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前后,口红销量和销售额近乎砍半。而日本调查公司intage公布的去年滞销日用品排行榜中,口红位列第一。
彩妆退烧,眼妆升温,美瞳是首选。原本把持市场的日韩、欧美品牌供应链因疫情受限,国货美瞳趁势崛起。之后,美瞳消费习惯却被保留下来——2020年淘宝榜单显示,5月美瞳直播成交额较1月增长392%。
持续俘获本土消费者不容易,新兴美瞳品牌在激烈竞争中,探索更多新打法。
在产品上,个性化装饰强,品牌化、美妆化是趋势。以往“大直径、深色外圈”的大眼扩瞳款是主流。但如今95后、00后也爱单眼皮、小眼睛。Moody瞄准Z世代的差异化审美,以“少女美瞳”定位,主推中小直径、短抛期美瞳。
4iNLOOK则持续推多品牌化策略。创始人陈裕表示,旗下有多个子品牌,覆盖不同的消费圈层。
比如,POPmagic主打年轻快节奏的流行单品;hypersize则围绕都市白领不同生活场景;Rich Angel定位高端,强调独立个性、自我认同。除自有品牌外,4iNLOOK计划今年引进更多日本韩国品牌以及其新锐品牌。
同是为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COFANCY则欲往美妆扩展。创始人赵威曾任阿芙电商总监,后曾任职天猫,扶持 Girlcult 和 Hedone 等新兴国货美妆品牌。
产品之外,线下渠道场景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新兴美瞳品牌,普遍擅长线上渠道。比如,COFANCY可糖天猫旗舰店单月单品成交达到了两万件以上。MOODY上线不到半年,天猫旗舰店销售额突破2000千万元,单品多次排名天猫第一。
而4iNLOOK区别于上述竞品之处是,率先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据创始人陈裕透露,4iNLOOK截止今年4月,有超过320家线下美瞳集合店。到今年底,门店数将破400家。
◎ 图片来源:小红书@一只时髦哔哔
餐饮品牌融资火热:
奈雪冲击茶饮第一股、资本“移情”供应链
本季度,22起餐饮品牌融资分布在茶饮、咖啡、烘焙甜点、面食、轻食、小酒馆等子品类。
咖啡和茶饮仍最受宠,各有6起融资事件。
2月11日,奈雪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总营收21.1亿元,亏损2751万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61个城市拥有42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计划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
去年6月,奈雪日本首店进驻日本大阪Loax新概念旗舰店。此前,奈雪还计划进军美国市场,后因疫情暂搁浅。扩张海外,可视为奈雪做大上市牌面的举措之一。
奈雪何时会正式IPO未定,但一波新茶饮后浪已经到来。其中,tea'stone是本季度唯一获两轮融资的品牌,资方包括同创伟业、麦星投资和曾鸣。
区别于绝大多数主打奶茶、果茶的品牌,tea'stone定位中式纯茶文化新零售品牌,欲将“老气横秋”的泡茶馆,变得时尚年轻。除在店饮茶场景,该品牌上线小程序商城,提供同款茶叶、特色茶礼、原创茶器及茶生活周边零售。
tea'stone已在深圳开出4家直营店,单店面积200-400㎡。万象天地店开业三个月,月销售额近150万元,零售收入占比达30%。2021年其计划加快扩店,进入其他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以瑞幸咖啡、便利店咖啡为代表的平价咖啡,已呈现阶段性饱和态势。以星巴克为代表的商务咖啡王者地位,无人能撼动,但中国精品咖啡市场,却是一片蓝海。
眼下,精品咖啡之战已经打响。本季度获融资的6个精品咖啡品牌,分为两派。
其一是,M Stand、Manner、Tim Hortons这类线下连锁品牌。截至最近一次融资,三者门店分别超过10、130、150。它们虽调性不一,但掘金精品咖啡,举措相似。
铆定中国咖啡城市上海。M Stand和Manner的上海门店占比均在90%以上,而Tim Hortons上海门店占比约85%。“未来门店布局会专注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二线城市,先将上海市场做深、做透,建立品牌强心智,”Tims咖啡表示。
再加上鹰集、SeaSaw、皮爷咖啡等精品咖啡,精品连锁品牌钟爱上海,原因是当地咖啡氛围最浓厚。据美团数据,至1月6日,上海咖啡馆超6400家,位列****,约40%为独立咖啡馆。
◎ 图片来源:Manner官方微信
门店类型多样化。M Stand、Manner、Tim Hortons都迭代出不同的门店类型,以期辐射多场景的咖啡、社交需求。
其中,Manner标志性的2㎡咖啡店最吸睛,极少甚至没有座椅,即买即走,没有掀台率之忧。叠加其供应链优势,成本可控,现磨意式浓缩、美式仅卖10元、15元。小门店可复制性极高,正是资本青睐Manner的主要原因。
扩充产品类型。Manner推出海盐卷、蜗牛卷等面包,价格为10元左右。便携咖啡包、精品生豆、燕麦奶、咖啡器具、设备、杯、周边产品等全产业链产品,主要上架到天猫、淘宝线上渠道。Tim Hortons、M Stand也推出点心、周边等产品。
另一种精品咖啡形态是,时萃secre、隅田川、Never Coffee,主张以便捷即饮的消费形态,享受经过萃取、保存的精品咖啡口感。虽口感比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精品咖啡,但因其性价比和便利,需求已被验证。因此,一季度Tim Hortons也推出了该产品线。
◎ 图片来源:Tim Hortons官方旗舰店
眼下,原本主打线上的速溶精品咖啡,加速渗透线下渠道趋势明显。时萃今年计划在一二线城市开出至少30家门店,以多场景的中小型门店为主。Never Coffee本轮由网红汽水品牌元气森林跨界投资,也将带动更多速溶精品咖啡走进便利店等线下渠道。
餐饮消费品牌端融资数量减少,一大原因是资本已转移至餐饮供应链端。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有12个餐饮供应链品牌获融资,这一数据去年全年为17(据餐饮老板内参统计)。
定位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新零售连锁超市品牌锅圈,于今年3月率先跑进D轮,融本轮资3亿美元,招银国际、天图资本领投,老股东超限跟投。相比其他竞品,锅圈最大的特点是拥有全国5000家门店网络,对消费场景的辐射、消费群体的触达更有效。
原本默默无闻的餐饮供应链企业,开始走进资本聚光灯下,表明行业正日趋成熟,对供应链的倚重加剧。同样的局面,必然会在美妆护肤、服饰等品类上演。
休闲零食、潮玩、平价配饰,
新兴品类红利期
对于美妆、餐饮这样的融资热门赛道,品类红利减薄,要出头不易。但还有不少赛道正处于品类红利初期。
主打健康养生的休闲零食,继续被资本追捧。今年一季度该赛道融资事件已达11起,而去年全年只有19起。
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盐津铺子、来伊份等主打坚果、全品类办公室零食不同,新兴零食品牌(久久王除外),无一例外都主打健康牌,营养品与零食结合的概念吃香。
潮玩品类,2020年已有泡泡玛特上市。自2011年起先后有艾漫、御座文化、萌奇文化、52TOYS、十二栋文化、IP小站、超级萌工厂等众多品牌获多轮融资。然而,潮玩整体仍处行业集中度低、头部效应弱的阶段。
这也让新的潮玩品牌有机会进入。本季度,子非鱼、ToyCity、BravoKids百思童都有融资动态。
供应链壁垒极高的珠宝首饰行业,过去多年一直被周大福、卡地亚、Tiffany、钻石小鸟、老凤祥等老牌把持。但今年Q1,珠宝市场格局松动态势愈发明显。THEYKNOW、梵誓、HappieWatch、贝诗珠宝四个新兴珠宝品牌获得融资。它们定位新生代年轻客群,设计、款式更新颖。
新时代证券研究指出,千禧一代渐成消费主力,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将成钻石珠宝行业未来趋势。相比上一辈,年轻群体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及设计感,更追求产品附加的时尚、个性、多元等独特体验以及品牌文化。
综上,中国本土的消费创新可谓轰轰烈烈,但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吗?还真有。从3月份的两条“花边”消息说起。
美国生鲜电商Weee获得3亿美元D轮融资,老股东DST Global领投,新投资方Blackstone Growth、Tiger Global和Arena Holdings跟投。
Weee由上海交大毕业的Larry 创立于2015年,前期受华人微信自发拼团习惯启发,采用社区团购模式。后转为自营生鲜电商,并融入美菜网模式,为中餐厅提供成品或半成品食材。
德国杂货配送初创公司Gorillas获得2.9亿美元B轮融资,腾讯参与了领投。在即时配送不发达的欧洲,Gorillas借助疫情进一步扩张发力,成为欧洲最有潜力的初创独角兽之一。
前者是中国创新力量正在影响世界其他市场的创新;后者是中国资本力量,正在推进海外市场的创新。以前,发达国家各种商业形态,都是中国公司研究学习的对象,未来则相反,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将成为世界商业风向标。
· end ·
作者 | 孙莉芸
资料整理 | 黄柏坚、张雪梅
头图来源 | Helens海伦司官方微信
来源:海峡商业地产
作者:孙莉芸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