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第三次递交招股书,拟港交所主板IPO,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此前,该公司曾分别于2024年6月28日和12月31日两度递交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同仁堂医养是中国一家中医医疗集团,为个人客户提供全面中医医疗服务,为机构客户提供标准化管理服务,并提供各种医药产品及其他产品。
按2024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市场份额为1.7%。按2024年医疗服务总收入计,同仁堂医养以0.2%的市场份额在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排名第二,其市场规模占同年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总规模的46.5%。
2022年至2024年,同仁堂医养收入分别为9.11亿元、11.53亿元、11.75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923.3万元、4263.4万元、4619.7万元,毛利率分别为15.7%、18.9%、18.9%,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9.7%、35.1%、45.2%。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同仁堂医养已建立分级医疗服务网络,包括12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及一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同仁堂医养于2022年收购了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自2022年5月31日起,其财务业绩已并入该集团的财务报表。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来自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馆的收入分别为1.99亿元、3.6亿元及3.74亿元,分别占同年公司总收入的21.9%、31.2%及31.8%。
同仁堂医养于2024年收购上海承志堂和上海中和堂,分别持有70%、60%的股权。此外,同仁堂医养进行集团内重组并自同仁堂处收购鞍山同仁堂中医医院、石家庄同仁堂中医医院及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的若干股权。
除了收购外,于2023年6月12日,同仁堂医养与同仁堂康养订立若干股权转让协议,据此,同仁堂医养同意将七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举办人权益无偿划转予同仁堂康养。上述划转已于2023年7月底前全部完成。
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同仁堂医养分别录得商誉1.87亿元、1.61亿元及2.63亿元。
招股书透露,计划在2029年底前收购5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将战略重点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华中、大湾区等经济活跃的地理区域。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同仁堂医养共有926名雇员,其中50名为总部雇员,876名为公司的医疗机构及药店雇员。
值得注意的是,除同仁堂医养于2024年8月出售的石家庄同仁堂中医医院外,于往绩记录期间,同仁堂医养未能为少数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或未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少数雇员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欠缴金额分别为240万元、420万元及320万元。同仁堂医养表示,该事件主要由于雇员因经济负担而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同仁堂医养的最终控股股东同仁堂有权直接及间接通过同仁堂康养、同仁堂传承基金管理、同仁堂医疗基金管理、同仁堂养老基金、同康基金及同清基金行使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93.83%的投票权。
来源:瑞财经
作者:刘治颖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