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李姗姗
四年前,年近六旬的李诚在他4个子女中,选中了“90后”儿子李健浩,把继续振兴李氏家族产业的大权交给了他,将多年前精心布下的一枚“棋子”——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加增材”)全权交由李健浩负责,命他扛起主帅的大旗。
而作为杭州永盛集团创始人的李诚则退居二线,成为易加增材的董事。据悉,李诚掌管的永盛控股,拥有高端化纤、三维视觉、3D打印、环保、国际贸易及金融投资等多元领域。
在李健浩这一新生代企业家的掌舵下,易加增材取得了颇为亮眼的成绩。2022年-2024年,公司营收由2.47亿元增至4.71亿元,净利润由2892.60万元增至9881.34万元,两大业绩指标双双高速增长。
同时,公司融资方面接连传来好消息,短短两年之内便收到超10亿元融资款,公司估值随之高涨,突破40亿元。
然而,易加增材亮眼的业绩之下掩藏的却是脆弱的经营现金流,公司造血能力亟待提升。
而依靠融资进账,易加增材偿债能力得以明显改善,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骤降66个百分点。
此次奔赴科创板IPO,易加增材计划募集资金12.05亿元,用于扩产及研发项目。
01
温商二代接棒董事长,女儿持股不任职
易加增材的前身——杭州先临易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初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由北京易加100%持股。
北京易加成立于2014年,当时由冯涛全资认缴。其中,北京易加部分股权系冯涛为未来激励部分核心员工所预留,因此形成股权代持,代持情况于2016年3月以向该等员工转让股权的方式解除。
公司成立后第六年,即2021年1月,更名为易加三维增材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下称“杭州易加”)。
伴随着更名而来的,是公司高层“大换血”。
天眼查显示,2021年9月,易加增材的负责人由冯涛变更为李健浩,同时,冯涛卸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雷卸任监事职位,取而代之的是新董事长李健浩、董事兼经理吴朋越、董事李诚以及监事李旭婷。
次年,易加增材进行内部股权结构调整,母公司由北京易加调整为易加增材。
具体实施过程为,2022年8月,北京易加将持有的易加增材100%股权按照全体股东对北京易加的持股比例,全部转让给永盛控股等13名原北京易加股东,作价5000万元。
同年10月,永盛控股等13名原北京易加股东将持有的北京易加100%股权全部转让给北京增材,作价1.5亿元。随后,该13名股东在股转中获得的1亿元,按照各自出资比例通过增资注入了易加增材。
股权变更后,北京易加成了易加增材子公司,易加增材则由永盛控股等13名股东直接持股。
永盛控股由李诚及其家族人员持股,其中,李诚持有45%股份,儿子李健浩持有20%股份,三个女儿李秋霞、李春妍、李珊瑚各持股10%,同样姓李的李文华持股5%。
而永盛控股来历不凡,其背后的李氏家族是大名鼎鼎的温商。李诚作为创一代,其所掌舵的永盛控股旗下,已经有两大上市平台:一家为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永盛新材料(03608.HK),另一家是新三板3D打印第一股先临三维(830978.NQ)。
42年前,21岁的李诚从温州乐清出发,带着缝在裤腰里的4000元现金赶夜路,在杭州萧山停留,做布匹生意,先后成立永盛新材料、杭州永盛集团以及永盛控股。
2004年,李诚创办先临三维,转行从事三维视觉软、硬件技术研发,并应用于工业测量检测及专业3D建模、齿科数字化领域。
此后17年间,李诚一直担任先临三维董事长,直到2021年带领永盛控股入主易加增材再度转行从事3D打印后,卸任了先临三维董事长职务。
目前,先临三维董事长由李涛担任,该公司实控人为李诚、李涛、黄贤清、赵晓波、江腾飞5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李涛和黄贤清均出身于杭州永盛集团,二人还在2015年-2021年间同时担任北京易加的高管。
而李诚早早布局的易加增材,似乎是为儿子李健浩铺路。
李健浩出生于1991年,目前正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攻读EMBA。虽然年轻,但他已经在父亲的熏陶下历练多年,自2015年开始,从先临三维市场部到财务部,再从永盛控股总经理助理、总经理、董事,终在2021年9月出任易加增材董事长,完成了从“创二代”到掌舵者的蜕变,而李诚则退居公司董事。
目前,父子二人共同实际控制着易加增材,通过直接、间接持股以及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54.53%的表决权。
李氏父子的一致行动人为吴朋越,其持有公司的表决权比例为17.40%。履历显示,吴朋越于2021年9月加入易加增材,此前在北京易加工作了五年半,历任工艺工程师、材料工艺部部长、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为了进一步控制易加增材,李诚父子还从大本营永盛控股调派了人手,包括董事应化珍、监事高德祥、财务负责人李咏以及董秘葛钦。
而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朋越,监事李豫、陈新新,副总阚凤旭、郭东海、赵闯则是北京易加的原班人马。
值得注意的是,李诚的三个女儿李春妍、李珊瑚、李秋霞均通过永盛控股间接持有易加增材3.06%的股份,但均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既可以保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又可避免子女间可能出现的权力纷争。
此外,作为关联公司,先临三维与易加增材之间存在少量关联交易。2022年-2024年,易加增材从先临三维体系内部分公司采购销售软件、标尺、光纤头、配件及3D扫描仪等,采购金额合计27.74万元;2023年,易加增材向先临三维销售3D打印配件及打印件等,金额2.56万元。
02
估值两年大涨6倍,李氏家族套现4600万
易加增材的故事颇受资本青睐,在完成内部股权调整后,易加增材又进行了3次股权转让及6次增资,吸引了国投创合、亦庄国投、航发基金、中信建投资本、中铝创新等一众国有资本。
2022年11月,易加增材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6000万元,由永盛控股等13位公司全体股东按照各自出资比例认缴,认缴价格为10元/注册资本,对应公司估值为6亿元。
同年12月,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平台易加扬帆、易加起航、杭州永加以4元/注册资本增资入股。
自2023年开始,易加增材正式开启大规模融资之路,期间公司估值一路抬升。
当年1月份,浙铝君融、源志多盈送来“开年大礼包”,向易加增材投资了5000万元,公司估值升至12.5亿元,较三个月前翻了一番。
同年5月,浙铝君融再度增资,同时,航发基金、创合基金、慧洋投资、屹唐创欣、通用基金、中证投资、坤复投资等7家新投资者涌入,一口气融资了2.5亿元,公司估值上涨至18.5亿元。
2023年11月,易加增材完成股份制改革。当年年末,公司再次迎来一轮过亿融资,辰坤投资、创合基金、魏桥投资以及3位自然人黄兆京、隋然、潘于标合计向公司增资1.3亿元,增资价格为44.18元/股,估值升为33.3亿元。
2024年6月及12月,易加增材斩获两轮融资,南方装备、济南源创、先进产投、创合鑫材、陕西润信、金投科创、未科产投、南京润信、无锡润信、长兴昆扬、浙嘉产装等11家机构入局,两次融资分别获得9000万元、4.9亿元。
综上,自2023年以来,易加增材累计获得机构融资10.1亿元,最后一轮投后估值为41.9亿元,较两年前大涨6倍。
期间,亦有公司股东减持套现。
2023年3月,吴朋越将所持公司0.74%股权(对应46.06万元注册资本)转让给永盛控股,转让价款999.96万元。
同年5月,杭州汉港将所持公司6.84%的股权(对应495.65万元注册资本)分别转让给永盛控股、王学林、王式跃、杨柏樟。杭州汉港为永盛控股安排的代持方,其转让给永盛控股的316.22万元注册资本实则为代持还原,而向王学林、王式跃、杨柏樟转让股权后,永盛控股背后的李氏家族可获得4582.82万元转让款。
与此同时,公司原股东莫燕荔、王玲华通过减持退股各自套现6395.98万元、5801.92万元。
03
销量增速放缓,毛利率逆势走高,研发费用率不及同行一半
易加增材主要从事工业级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制造和科研院所等为代表的工业级领域。
经历约30年发展,全球增材制造市场当前进入产业化快速发展期。根据Wohlers Associates,全球增材制造行业产值从2020年的127.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19亿美元。2024年,全球增材制造设备及服务产值达60亿美元,占全球增材制造市场的27%。
在国内,2022年中国增材制造市场规模可达330亿元,同比增长约52.4%;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410亿元,2024年突破500亿元,到2025年将超过630亿元,2021年-2025 年复合年均增速20%以上。
跟随行业发展的脚步,易加增材亦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4.09亿元、4.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92.60万元、6858.15万元、9881.34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包括3D打印设备和3D打印材料及配件收入,其中3D打印设备销售收入占比超过90%,呈现上涨趋势。
收入增长得益于产品量价齐飞。2022年-2024年,易加增材产品销售平均单价由184.52万元/台上涨至270.47万元/台,累计涨价46.58%;同时,年销量由124台增至163台。
不过,公司产品销量增速已出现明显下滑。2023年,易加增材销量为160台,同比增加29.03%,而到了2024年,销量同比仅增加3台,增速只有1.88%。
公司3D打印设备所需主要零部件包括振镜、激光器等,但该关键部件的采购主要来自国外,对进口依赖的程度较高。易加增材在招股书中坦言,该核心部件“国产替代短期无法实现”,若贸易摩擦升级,供应链断裂风险将直接冲击交付能力。
依赖欧美供应链的同时,易加增材还在德国、美国设立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4,313.36万元、6,028.47万元及7,047.5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17.51%、14.84%及15.22%。
产品价格走高,公司毛利率持续上升。2022年-2024年,易加增材营业毛利率分别为39.31%、43.7%及45.12%。
而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较,易加增材毛利率变动趋势与之相反。报告期内,同行毛利率均值分别为53.93%、49.4%、42.44%,呈逐年下降趋势。
易加增材毛利率逆势走高,但研发费用率却不及同行一半。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117.90万元、2,377.39万元和3,061.03万元,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57%、5.82%和6.50%。
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14.87%、14.53%、16.79%。2023年-2024年,易加增材研发费用率只有同行的4成。
对此,公司解释称,同行铂力特、华曙高科的研发费用均包含3D打印粉末、部件和打印服务相关的研发项目,公司则主要聚焦于金属3D打印设备及其工艺,更加注重研发项目的实效性,研发费用整体金额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04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资产负债率骤降66个百分点
2024年,易加增材账面上净赚了9881.34万元利润,同比大增44.08%,但高增长的利润之下,经营现金流亮起“红灯”。
同年,易加增材经营现金流净流出9379.5万元,比2023年净流入1967.28万元大跌576.78%。而再往前的2022年,更是净流出1.06亿元。
易加增材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流出的深层原因在于,公司应收账款持续增加。
2022年-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8224.63万元、1.54亿元、2.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由33.2%大增至46.07%,在2024年占比接近一半。而应收账款周转率则由2022年的4.04降至2024年的2.54。
截至2024年末,公司一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余额为7,496.99万元,占比34.59%,部分长账龄款项“未能完全收回”。
对此,易加增材表示,如果应收账款客户出现经营情况恶化、不具备正常回款能力等情况,公司将面临坏账损失的风险,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841.4万元、1549.31万元、2156.42万元。
除了应收账款以外,公司存货同样持续增加,占用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2.7亿元、3.81亿元、4.52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1.26%、47.20%、43.26%,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238.84万元、576.54万元和717.01万元。
易加增材偿债能力指标十分亮眼。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还高达82.63%;2023年,大幅下降至38.99%;到了2024年,进一步降至16.69%,三年降了近6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迅速升高,两项指标分别由2022年的0.86倍、0.33倍大增至2024年的4.23倍、2.4倍。
对此,易加增材表示,2022年,公司资金实力较弱、负债率较高;2023年和2024年,公司完成相关股权融资并陆续归还外部借款,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应提升。
上文提到,2023年起,公司累计获得融资10.1亿元。现金流量表显示,2023年-2024年,各期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2.77亿元、1.63亿元,合计偿债4.4亿元。
附:易加三维上市发行有关中介机构清单
保荐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人律师: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评估机构:坤元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来源:瑞财经
作者:李姗姗
相关标签:
预审IPO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