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先通国际赴港IPO:同股不同价遭质疑,连续亏损高管反拿高薪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1.1w阅读 2025-07-30 11:39

近日,北京先通国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先通国际”)收到证监会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

证监会要求先通国际说明近12个月内新增股东嘉兴垚通、茅台金石入股价格的合理性,该等股东入股价格与同期新增股东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出具明确结论性意见;说明新增股东茅台金石与保荐人中信证券的关联关系是否影响中介机构的独立性,是否符合上市地规则。

此前的5月26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先通国际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6月6日,先通国际公告,进一步委任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星展亚洲融资有限公司及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为其整体协调人。

针对此次募集资金用途,公司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研发与注册申报;其他候选产品的研发;加强销售和营销能力;在京津冀鲁地区建设新生产基地;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同股不同价,中信证券独立性被质疑

先通国际的前身为2005年1月24日在中国成立的北京先通国际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先通国际完成股改,并更名为北京先通国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在新三板挂牌。两年后,先通国际于2018年自愿从新三板摘牌。

据报道,2017年至今,先通国际共完成9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9亿元,在2024年12月的增资扩股中,公司投后估值达到约52亿元。在此期间,先通国际股东层面也进行了多次股份转让。

经过上述增资及股份转让后,先通国际股东阵容也相当强大,包括了中国人寿、物明投资、中金资本、荷塘创投、同辐基金、国调基金、大钲资本、启明创投、国投创业、通用创投、健壹资本、成铭资本、茅台金石等知名机构。

招股书披露,2025年5月22日,启明融信及启明融创各自向茅台金石转让50.25万股、11.79万股,对价分别为3532万元、829万元。同一日,茅台金石还从华清本草处受让9.7万股,对价为639万元。

上面前两笔股份转让交易的每股价格分别为70.29元、 65.90元,价差达6.25%。同一天、同一标的股份交易价格,为何会不一致呢?

问题不止于此。2025年2月6日,华清本草向嘉兴垚通转让42.06万股,对价为2698万元,对价于3月10日全部结清。据此计算,本次转让交易的每股价格为64.14元,与上面的两个交易价格也完全不一样。

对于同一时间段出现“同股不同价”的问题,先通国际招股书未解释差异原因,这也由此引发证监会对其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茅台金石的全称为“茅台金石(贵州)生物科技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6月27日,注册资本为15亿元,是茅台集团与中信证券旗下投资机构联合设立的专注于生物科技领域的产业基金。

天眼查显示,该基金合伙人包括茅台金石(贵州)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信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石投资”)、茅台(贵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石润泽(淄博)投资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海南鑫兆晟投资有限公司。其中,中信金石投资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而中信证券同时还是先通国际此次港股IPO的联席保荐人之一,证监会也由此质疑中信证券作为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先通国际有必要说明中信证券在尽调、定价、销售环节是否建立信息隔离墙,且茅台金石未干预保荐决策。

证监会还要求先通国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放射性药品生产和销售、放射源销售、市场调查的具体情况,是否实际开展相关业务及具体运营情况,是否已取得必要的资质许可,经营范围及实际业务开展是否涉及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领域;说明公司生产线是否实际投入使用及相关合规性情况;说明国有股东标识办理进展情况;说明本次拟参与“全流通”的股东所持股份是否存在被质押、冻结或其他权利瑕疵的情形。

业绩亏损,资不抵债,压缩研发投入

先通国际招股书声称,公司是中国放射性药物市场的领跑者及领导者,致力于开发及商业化具有成为中国首个上市、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的放射性药物。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2025年5月16日),先通国际的管线聚焦肿瘤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三大领域,管线共有15项资产,其中包括四种核心产品,即XTR008、XTR006、XTR004及XTR003。

不过,先通国际的财务数据并不乐观。《财中社》发现,2023年和2024年,先通国际实现收益分别为1023万元、4406万元,毛利分别为-2230万元、338万元,年内亏损分别为-3.09亿元、-1.56亿元,两年亏损额总计4.65亿元。

同时,先通国际的负债情况也不乐观。截至2024年末,其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22.79亿元、34.5亿元。总负债大于总资产,意味着已经资不抵债,期末净负债达11.71亿元,流动比率低至 0.41(2024年),低于安全水平(通常需≥1)。

在业绩负债双重承压的情况下,管理层反而还在继续拿高薪。2023-2024年间,先通国际核心管理层累计获取薪酬4064万元。其中,董事长徐新盛分别领取1583.7万元、113.9万元, CEO唐艳旻分别领取902.4万元、1464.4万元;而公司同期亏损4.65亿元,每支付1元高管薪酬对应11.4元亏损额。

恒瑞医药(600276/01276)作为国内“医药一哥”,其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79.85亿元、63.37亿元,而其董事长孙飘扬和总裁戴洪斌领取的年薪只有165万元、488万元,两人合计653万元。

可以看出,先通国际经营业绩不如“医药一哥”恒瑞医药,但是给核心管理层支付的薪酬却毫不手软。

与高薪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先通国际反而压缩了研发开支,金额从2023年的2.97亿元降至2024年的2.28亿元,核心产品研发投入从1.53亿元降至0.97亿元。医药企业的生存根基在于持续创新,而创新高度依赖研发投入。在先通国际的案例中,高管薪酬与研发投入的对比折射出治理问题,资源错配或许会侵蚀企业根基。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