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三十年里,日本消费行业做对了什么?——地产下行期的生存与转型样本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1.2w阅读 2025-08-07 18:58

1990年,日本地产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然而,正是在这段看似黯淡的岁月里,日本消费行业却悄然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转型:从物质消费走向精神消费,从价格驱动走向价值驱动,从本土市场走向全球扩张。今天,站在中国房地产下行周期的起点,日本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生存与转型样本。

一、地产下行期的消费逻辑重构:从“有房才有消费”到“无房也能悦己”

日本经验表明,地产下行并不意味着消费终结,而是消费逻辑的重构。2000年后日本居民收入与消费几乎停滞,商业销售额增长在0%中枢附近震荡,但精神消费品类如动漫、博彩、旅游却持续跑赢大盘。2023年,日本海外及商品化市场(谷子经济)在规模及增速上均处于领先地位,规模分别为1.7万亿日元和7008亿日元,分别占动画产业链规模的 51%和 21%。在日本地产下行期,精神消费成为新的消费增长引擎。

图:日本商业销售额在地产下行期间增长陷入几乎停滞

image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年6月

图:动漫产业市场按类别推移 (广义动漫市场/单位:亿日元),国内外市场规模继续创新高

image

数据来源:《日本动画产业报告2024》,截至2023年

二、行业转型样本:从“卖货”到“卖体验”

1. 奢侈品:高端消费的韧性

尽管中产退潮,日本奢侈品市场却展现出强劲韧性。2024年,LVMH日本区销售增速达28%,远高于亚太其他地区(亚太除日本地区的收入增速为-11%)。这得益于富裕阶层消费的稳定性与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的回流。汇率因素放大了价差优势,LV女包、始祖鸟冲锋衣成为“必买清单”。

2. 食品饮料:健康化、功能化、出海化

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里,其酒水、饮料、调味品、速冻食品在量减价增中完成升级:

酒类:低度酒替代啤酒,朝日、三得利通过产品迭代实现量价齐升;

乳制品:酸奶、奶酪等高附加值品类增长,明治、养乐多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调味品:龟甲万、味之素通过“零添加”“有机”概念提升溢价,出口占比超50%。

三、行业转型样本:从“精耕本地”到“出海拓展”

面对国内市场的萎缩,日本企业积极出海。日本企业的出海分为两波,70年代是供应链出海,在国外设置生产基地;1990-2000年是品牌出海,如朝日啤酒、三得利的威士忌、明治的乳制品等成功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海外市场的拓展,企业获得了新的增长空间。比如,2021年后,朝日啤酒国外市场收入占比即超过40%。截至2024年,资生堂仅有28%收入来源在日本本土。

四、日本消费行业穿越周期的经验,对A股投资的启示

在当前地产下行期,日本消费行业通过精神化、高端化、出海化实现突围。今天,中国消费ETF的估值已接近历史低位,恰如1998年的日本——危机中孕育着下一轮周期的种子。近年来,国内消费行业亦有新的产业趋势形成,相关产品:

港股消费ETF易方达(513070):跟踪港股通消费指数,弹性高、费率低,且支持T+0交易。对服务型消费(例如互联网平台、博彩等)与新消费(潮玩、新式茶饮)标的有充分暴露,有望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消费趋势,及优质企业出海红利。其跟踪的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当前PE-TTM为21.12,处于近5年以来,20.69%。联接A:018103;联接C:018104

消费ETF易方达(159798):该ETF主要投资于A股市场的酒水、饮料、乳品、零食公司,受益于我国居民消费功能化、健康化、性价比趋势及近期发布的生育补贴政策。其跟踪的中证消费50指数当前PE-TTM为16.68,处于近5年以来的4.3%;当前股息率为3.79%,处于近5年以来的96.09%,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来源:有连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