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8月28日晚间,寒武纪(688256.SH,股价1587.91元,市值6643.03亿元)再度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这是寒武纪8月以来第二次就股价波动发布公告。
公告显示,截至当日收盘,公司股价为1587.91元/股,较7月28日收盘价上涨133.86%,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也远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和上证综指等指数涨幅。其最新滚动市盈率高达5117.75倍,市净率为113.98倍,而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新滚动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88.97倍和5.95倍,寒武纪的相关指标远超行业水平。
寒武纪直言公司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交易风险。公司结合实际情况,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将在50亿元至70亿元之间,不过这一预测为公司管理层的初步预测,并不构成实质承诺。2024年,寒武纪实现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
同时,寒武纪强调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近期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新产品情况的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此外,公司提示当前供应链存在不确定性。因采用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公司)模式,寒武纪在IP授权、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均依赖外部供应商,且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已被列入“实体清单”,这将对公司供应链的稳定造成一定风险,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寒武纪股价的飙升,与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改善直接相关。公司中期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大增逾43倍;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5.3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9.11亿元,同比由负转正。这是公司自上市以来,首次在半年度实现盈利与现金流双双转正。
然而,自2020年上市以来,作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股价起伏不定,长期伴随业绩亏损和大客户依赖的挑战。上市首日,寒武纪股价大涨229.86%,随后经历两年下行。2022年末,全球AI热潮与ChatGPT爆发,寒武纪股价借势回升,但2023年底创投股东清仓式减持,引发市场对公司前景的质疑。
从业务发展来看,寒武纪经历过数次重大战略调整。2017年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麒麟970时,寒武纪的1A处理器被集成其中,实现早期快速增长。但随后华为海思选择自主研发,导致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公司随即将业务重心转向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及云端AI芯片,以拓展新的营收来源。
在外部环境方面,寒武纪也多次遭遇挑战。2022年12月,寒武纪等36个实体被列入“实体清单”,供应链稳定性开始面临压力。2023年,寒武纪智能驾驶芯片子公司“寒武纪行歌”传出裁员等调整。寒武纪管理层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及行业当前的发展显然受到一些非商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
如今,一边是资本市场对AI算力赛道的狂热追捧,一边是公司对风险的反复提示。随着股价不断走高,寒武纪如何将技术优势和资本热度转化为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成为其将要面临的考验。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