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8月27日,复星医药发布稳健的半年度成绩单。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8.96%;实现营业收入195.14亿元,其中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同比增长14.26%。当日,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分享公司发展战略与个人职业感悟。
陈玉卿拥有丰富履历,从大学教师到企业高管,从人力资源转型医疗健康,扎根复星医药16年,如今成长为公司董事长。他表示,不同岗位经历让自己对组织架构和业务发展有了更好理解与认知,无论身处何岗位,都是对能力的历练。
创新是复星医药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上半年,公司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创新研发模式,持续强化抗体、ADC、细胞治疗及小分子四大技术平台能力,加速创新技术与产品转化落地。围绕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构建高价值管线组合,并积极拓展慢病及神经领域。报告期内,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4个创新药品共5项适应症、57个仿制药品种获批,4个创新药品、22个仿制药品种申报上市,近20项创新药临床试验获境内外监管机构批准开展。制药板块专利申请达142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7项。
陈玉卿履新董事长后,复星医药依旧坚定“4IN”战略,即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整合(Integration)。他强调,最核心的还是创新引领,公司将在创新速度和质量、全球化幅度和深度、拥抱AI速度和呈现上进一步加快。
出海和国际化是推动复星医药未来业绩增长的另一大战略,公司目标是成为全球化的大型制药公司。上半年,海外收入达54.78亿元,占营收比重达28.07%,业务覆盖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市场。公司设计了差异化创新的国际化布局路径,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市场,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商业伙伴合作;针对中东、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计划通过合作与当地快速注册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业务落地。
在BD交易方面,复星医药保持着license - out与license - in的合理节奏。陈玉卿分析,license - in侧重于产品管线的“补强、补缺、补足”,license - out则基于产品能否快速商业落地考量。BD本质上是拓展全球布局能力,公司将在全球化布局的广度与深度上进一步发力。
履新董事长4个月,陈玉卿表示职责变化让自己思考公司的现在、将来,也回顾过往。他认为历史可学习,专注当下要脚踏实地,对明天的思考则能明确当下方向。从大学教师转型为医药企业家,他丰富的职业履历使其对公司有更深刻认知。他对医药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认为国家政策对创新药产业的大力支持是行业蓬勃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