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638.HK,下称“佳兆业”)宣布,其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取得关键性进展,重组生效日期预计于9月底正式落地。此次重组方案的顺利推进,标志着佳兆业集团在化解债务风险、恢复经营稳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行业标杆性案例,佳兆业集团境外债务重组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企业自身的积极自救,更充分彰显了国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积极支持与引导。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为企业打开了信用修复的大门,更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化解、信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稳定器与风向标的作用。
债务重组即将全面落地 坚定共赢信心树立行业标杆
自启动债务重组工作以来,佳兆业始终秉持对债权人、对市场负责的态度与债权人展开全面的沟通与协商。此次境外债务重组方案通过债务展期、债转股、资产处置等多种方式,对原有债务结构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据悉重组方案生效后,将实现削债规模约86亿美元,债务期限平均展期5年,公司在2027年底前无刚性还本压力,重组成功后,新票据的票面利率介于5%-6.25%之间,较历史债务的利率有所下降。根据本次公告,佳兆业集团已达成多项重组生效条件,包括配发并发行债权人小组工作费用股份等,为重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重组,佳兆业将合理调整债务结构,有效化解债务风险,为自身创造了更宽松的财务环境和更充裕的现金流管理空间,显著提升了经营的灵活性,确保公司在复杂市场形势下保持可持续运营。此次重组成功离不开债权人的理解与支持,更是提振了公司穿越寒冬的信心,未来佳兆业将实现“轻装上阵”,重新踏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重塑资本市场信心 有望恢复融资功能
在当前复杂市场的环境下,佳兆业基于前瞻的战略思想,展现出了以协同共赢为核心的债务管理能力,实现了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债权人利益与财务安全边际的有效平衡。这一实践不仅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央行、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推动“金融16条”政策落地,通过“三支箭”(信贷、债券、股权)支持优质房企融资;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对困境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灵活措施,推动债务重组市场化、法治化的进程。佳兆业积极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推动债务重组进程以恢复企业融资功能,重建资本市场的信任与连接。
业内人士指出,重组完成后,佳兆业有望摆脱债务困境的束缚,重新获得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更多金融机构与投资者的关注,为项目开发、运营提供稳定资金支持。佳兆业集团旗下多个优质项目有望借此重启,推动销售回款与现金流改善。此外,此次佳兆业境外债的重组成功,也将有力保障保交付这一核心经营任务,让企业可以更好的将资源投入到保交付工作。数据显示,佳兆业自2021年到截至目前,已完成约12万套房源交付,“保交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优化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为经营修复企稳注入新动能
佳兆业债务重组的成功将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源整合。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项目合作模式,公司可进一步释放资产价值,提升运营效率。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造血”,也将为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注入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近日,佳兆业与央企就深圳福田佳园项目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以“共同管理”的模式携手推进该项目的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央企助力 市场化运作”的创新模式高效推进该项目的价值提升,为将该项目打造为福田中心区“好房子”标杆奠定了基础。此次战略合作不仅盘活了核心资产,更彰显了佳兆业在困境中链接优质资源、积极寻求解题思路、寻求共赢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分析师指出,佳兆业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双核并进将显著增强外界的信心,这一成果将直接转化为投资者信心的恢复,股东、债券持有人、理财产品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未来预期也将更加积极,为化解潜在风险、保障各方权益提供了财务基础。
佳兆业集团重组方案成功验证了市场化、法治化化解风险的可行性,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佳兆业的案例表明,在政策支持下,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正在持续改善,市场对行业的信心逐步修复。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不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助力行业构建“防风险、促转型、稳发展”的新格局,对未来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更加积极、正面的作用。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