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纳百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百川”或者公司)创业板IPO申请获上市委审议通过。招股书显示,纳百川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燃油汽车动力系统热管理及储能电池热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液冷板、电池集成箱体、燃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等。凭借前瞻性的业务布局与深厚的技术积累,公司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近年来,公司保持稳健的收入增长。根据公开披露信息,2022至2024年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由103,091.53万元逐步提升至143,705.3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17%。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941.62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9.55%,反映出良好的成长潜力。
在盈利方面,尽管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影响,纳百川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依然保持稳健。2022年至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1,112.28万元、8,925.78万元和8,804.38万元。进入2025年,公司盈利能力呈现反弹态势,第一季度净利润达到1,391.3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7.85%,显示出盈利状况的显著回暖。
自2011年进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领域以来,纳百川已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早期开拓者之一。2016年,公司成功打入上汽大众的供应链体系,为其首款新能源车型提供热管理系统配套服务,并陆续成为多家主流整车企业的首批合作伙伴,逐步积累了显著的先发优势和深厚的客户资源。
目前,纳百川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国内主流电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蔚来、小鹏、理想、吉利、广汽、奔驰、大众等国内外知名车企的多款热门车型。公司与众多头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获得多家重要客户颁发的如“优秀供应商”称号,充分体现出市场对其产品品质与服务能力的高度认可。
自公司布局新能源电池热管理领域以来,始终注重技术研发,通过持续投入和专业化团队建设,在热管理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成果。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14,228.71万元。截至当前,已取得20项发明专利和183项实用新型专利,覆盖温控、轻量化、残值评估、自动化生产及质量优化等关键技术节点。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累计投入14,228.71 万元。
政策与市场共振为公司打开了进一步的成长空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与以旧换新补贴,进一步提振行业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约1,600万辆,同比增长25%。
与此同时,下游市场扩张驱动电池热管理需求快速提升。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液冷板市场规模约47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至145亿元,国内市场有望突破96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95%,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纳百川有望持续受益。
纳百川凭借其在电池热管理领域的前瞻布局、稳定的客户合作与持续的技术积累,已在细分市场中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扩张与政策红利释放,公司有望进一步把握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机遇,增强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实现长期稳健成长。此次IPO过会,也将为其后续发展提供重要资本助力。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