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酒店国内遇阻,赴东南亚破局获反馈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9.0w阅读 2025-09-06 23:38

Ai快讯 8月2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公示》文件,其中包含对锦江酒店(600754.SH)赴香港上市备案的反馈意见。

早在今年6月末,锦江酒店就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东方证券国际。若顺利上市,锦江酒店将成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酒店企业,这是其跨境资本运作的重要一步。

自1997年锦江之星上海锦江乐园店开业,锦江酒店凭借创新的经济型酒店模式,在中国酒店业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它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酒店集团,旗下品牌多元,酒店数量突破万家,客房总数超百万间。

不过,酒管企业分析师认为,锦江酒店此次赴港IPO看似冒险,引入资本既是抢占先机,也是应对风险。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引入外部资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偿还存量债务,为后续发展腾出空间。

近年来,随着香港市场回暖,A股上市公司赴港发行H股成趋势,赤峰黄金、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已陆续完成“A+H”双重上市。相较于A股市场再融资审批周期长、流程不确定,港股通常能在6至8个月内完成上市,流程节奏更集中、可预期性更强。在当前宏观经济承压、资本获取趋紧的背景下,港股不仅是国际化路径,更是现实的融资通道。

自2023年起,A股公司赴港上市转为备案制管理,虽取消了证监会事前核准环节,但监管并未放松,而是转向事中和事后审核。证监会将重点核查企业是否触及“不得境外发行”的红线,如危害国家安全、重大违法行为、重大产权纠纷等。这也是监管要求锦江酒店披露子公司限制情形、股权国有成分及实际控制安排的原因。

据行业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对企业赴港上市整体持“绿灯”态度,而赴美上市受中美关系等变量影响,基本处于“红灯”状态。“备案制”并非放松审核,企业能否顺利备案取决于材料准备充分性、业务敏感性及监管反馈情况。备案周期差异大,短则1个多月,长则超一年,涉及数据密集型业务等的公司审查更严苛。

此次证监会反馈意见书对锦江酒店数据安全进行了询问,要求其说明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情形、国有股份情况、用户信息收集存储情况、信息跨境流动情况及数据安全措施等,还需明确相关业务是否符合外资准入政策、募集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境外投资规定。锦江酒店表示,这些反馈属于常规审查,不影响赴港上市进程。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也认为,问询属常规流程,关键在于数据跨境处理、牌照合规及国有股份披露等问题的阐释。

锦江酒店认为,当前香港资本市场恒生指数回升,流动性和估值恢复,此时赴港上市有利于推进国际资本市场布局,支持国际化战略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赴港IPO尚未落地时,8月27日,锦江酒店(中国区)与马来西亚本土酒管集团RIYAZ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与RJJ Hotels签署管理许可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五年内,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合力拓展超180个酒店项目,这标志着锦江酒店再次加码国际化布局,尤其是东南亚市场。

近年来,锦江酒店增长遇到瓶颈。2022 - 2024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重下滑,今年中期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RevPAR这一关键运营指标也全线滑坡,2025年上半年,境内酒店RevPAR均同比下降。同时,其海外业务未能带来预期盈利回报,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后,海外业务连续亏损,五年累计亏损超3亿欧元,中期报告末再录得亏损。

面对困境,锦江酒店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市场,采用“轻资产进入+扎根当地”模式,构建开发、筹建、运营一体化自循环管理机制。黄立冲认为,东南亚市场人口年轻、商务活动回暖,适合中端需求增长。锦江酒店与RIYAZ/RJJ的合作将通过“管理许可+转签改造”方式,降低资本支出、加快扩张速度,这种轻资产模式有助于减少资金负担、提升市场渗透率、降低试错成本,在印尼和越南等市场尤为适用。随着全球需求修复和市场结构分化,锦江酒店通过轻资产模式和本地化合作,或为国际业务带来新突破。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