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万达电影(002739)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7%至66.8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55.35%至4.80亿元,成功扭转了2024年大幅亏损的颓势。
与业绩暴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级市场对这份财报反应冷淡,公司股价并未出现明显的上涨。而且,王健林持续减持与新实际控制人柯力明股权被冻结更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的担忧。
依靠爆款的业绩增长难持续
2025年上半年,万达电影业绩增长的同时,其盈利能力也得到改善,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6.08%增至28.28%。不过,《财中社》发现,如果对其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则可以发现万达电影的业绩增长难持续。
在上半年的收入构成中,观影收入为41.7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2.45%,但其毛利率仅有4.91%;商品、餐饮销售收入为8.63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12.90%,毛利率高达73.42%。从数据来看,万达电影利润主要来自非票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万达电影观影业务与商品、餐饮销售业务间存强正相关关系,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才产生购买周边或者餐饮产品的行为。但是,观影人数的多少并不由影院决定,而是取决于制片方的供给以及影片的质量。因此,当内容供给出现波动时,万达电影两核心业务也将受到冲击。
万达电影业绩增长的行业背景同样值得玩味。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市场票房由上年同期的237.82亿元增至292.33亿元。作为全国影院市场份额第一的万达电影,业绩必然水涨船高。
不过,《哪吒之魔童闹海》贡献了154.46亿元的票房,占当期总票房的比重高达64.68%,这种依赖单一爆款影片的增长模式显然不具备可持续性。
除此之外,万达电影财务状况健康度也堪忧。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30.3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金额为10.73亿元,类现金资产合计41.08亿元,但同时公司短期借款金额为23.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为9.22亿元,长期借款为15.87亿元,有息负债合计48.58亿元,资金状况并不乐观,关键是还呈现出明显的大存大贷特征。
更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公司类现金资产和有息负债都在40亿-50亿元的同等可比规模,但万达电影的利息收入却长期大幅低于利息费用,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117万元和3.27亿元,利息费用是利息收入的15.4倍,根据半年报,利息费用包括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当期摊销金额2.18亿元,但即便刨除租赁负债的影响,公司上半年的利息费用仍然有1.09亿元,高达同期利息收入的5.1倍。而且,简单按静态数据计算,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类现金资产收益率仅为0.5%,公司的资金管理模式值得商榷。
昔日首富王健林甩卖股权
2023年7月,万达文化与上海儒意签订转让合同,以22.62亿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万达投资49%的股份转让给上海儒意;2023年年底,万达文化、北京珩润以及实际控制人王健林将其合计持有的万达投资51%的股份转让给儒意投资。交易完成后,万达电影控制权发生变更,柯力明成为其实际控制人。
卖掉万达电影控制权后,王健林控制的莘县融智也开始逐步减持。2025年2月17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股东莘县融智拟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减持的方式减持公司部分不超过6335万股。2025年4月29日,莘县融智减持完毕,合计减持6335万股,减持均价为11.56元/股,莘县融智通过减持共获得资金7.32亿元。
8月2日,万达电影再次发布公告,莘县融智拟减持万达电影股份不超过4224万股;截至9月6日,莘县融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已由年初的8.05%降至5%。这种持续性的撤离无疑向市场释放了负面的信号。
更值得关注的是,万达电影新实际控制人柯力明持有的上海儒意297万股权和儒意投资990万股权被冻结。两家公司分别持有万达投资49%与51%的股份,而万达投资拥有万达电影20.64%的股份,是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来源:财中社
来源:财中社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