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9日,中芯国际、晶升股份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并复牌,这成为科创板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最新案例。当前,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加速迸发的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并购重组正迎来新一轮热潮。
截至9月9日,科创板2025年以来新增披露并购交易73单,其中发行股份或可转债类24单、现金重大类7单,助力上市公司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并购活跃度持续攀升,龙头撬动产业聚力向“新”
“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激活了并购重组市场。科创板公司以高质量产业并购为主线,向新质生产力聚焦,从半导体产业链整合到上市公司跨界转型,涌现出一批标志性案例,华虹公司、中芯国际、芯原股份等头部公司通过并购获取优质产能与技术。
8月31日晚,华虹公司收购预案出炉,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97.50%股权,巩固其芯片产业地位。华力微拥有我国第一条12英寸全自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65/55nm、40nm工艺达业界主流水平,月产能3.8万片,且在逻辑与射频、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工艺平台形成差异化布局,客户覆盖通信、消费电子等多个高需求领域。交易完成后,华虹公司预计将新增3.8万片/月的65/55nm、40nm产能。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既是为履行科创板上市时解决与兄弟公司业务重叠的承诺,也有望在工艺优化、良率提升、器件结构创新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上市公司客户服务能力。
中芯国际披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拟收购中芯北方剩余的49%股权,实现对后者的全资控股。中芯北方作为中芯国际控股子公司,专注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开发,为客户提供不同工艺平台的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2024年,中芯北方营业收入达129.79亿元,同比增长12.12%;归母净利润为16.82亿元,同比增长187.52%。中芯国际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质量、增强业务协同性,促进长远发展。
此外,多家科创板公司借助并购重组丰富产品矩阵,实现资源整合与业务拓展。8月29日晚,泰凌微披露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磐启微100%股权预案,两家企业均聚焦低功耗无线物联网芯片设计,融合磐启微射频技术,泰凌微有望增强在低功耗蓝牙、Zigbee、Matter等主流产品上的竞争力。8月3日晚,芯导科技发布交易预案,通过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购买瞬雷科技100%股权,将业务从消费电子领域拓展至汽车电子、安防仪表、民爆化工等泛工业领域。
政策效应转化为发展动能,标杆案例树立信心
科创板并购重组交易除数量大幅增加外,还呈现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如收购尚未实现盈利标的、资金来源更为灵活、拟IPO公司成为并购标的等。这些资本市场工具的创新,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注入新活力,将“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的政策效应逐步转化为市场成果。
前期项目的加速落地,树立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标杆。“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公司新披露的134单并购重组交易中,已有80单顺利完成,其中包含2单发行股份类并购,“亏收亏”、产业链协同整合均已有案例落地,为后续项目积累经验、增强信心。
9月5日,芯联集成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完成交割,标的公司采用市场法估值,体现新质生产力资产的估值创新性和未盈利标的的技术价值。交易后,芯联集成可一体化管理公司和标的公司的8英寸硅基产能,强化车规级IGBT、SiC模块及高压模拟IC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国内首个8英寸SiC器件规模化量产。
同日,华海诚科发行股份、可转债及支付现金购买衡所华威70%股权的交易经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通过后提交中国证监会注册。华海诚科和标的公司分居半导体环氧塑封料国内厂商出货量第二位、第一位,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在该领域年产销量有望突破2.5万吨,跃居全球出货量第二。本次交易不设置业绩承诺和减值补偿,体现双方对整合效果的信心和对行业发展的长远布局。
沪硅产业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新昇晶投46.74%股权、新昇晶科49.12%股权、新昇晶睿48.78%股权的交易,将于9月12日由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议。沪硅产业是国内半导体硅片龙头企业,标的公司为上市公司二期300mm大硅片项目核心实施主体,目前尚未盈利,交易后沪硅产业将实现对300mm大硅片全产业链的控制。
审核周期也在进一步缩短优化,长盈通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生一升光电100%股权的交易已获证监会注册生效,该笔收购自5月中旬上交所受理至9月初证监会注册,整个周期仅3个多月。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