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一则高达3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万亿元)的算力采购合同,让全球投资者对算力、AI相关板块热情高涨,进一步推高了算力行业未来增长确定性及预期。
当地时间9月1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与甲骨文近期签署了一份总额达3000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合同,合同期5年,2027年开始生效。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云计算合同之一,完成相关算力建设需至少4.5吉瓦(GW)的电力供应,约等于7座大亚湾核电站的装机容量,可满足670万个中国家庭的用电需求。
受此消息影响,当日甲骨文股价暴涨,最高涨幅超40%,收盘时涨幅回落至35.95%,公司市值一夜暴增2500亿美元至922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680.5亿元)。截至记者发稿,尽管甲骨文9月11日盘中一度跌超5%,但9月份以来的整体股价涨幅仍将近40%。9月11日,A股算力、云计算、光模块、AI相关板块也随之大涨,据Choice金融终端,截至收盘,A股光通信模块、AI芯片、PCB、通信设备、算力概念板块分别上涨9.86%、9.3%、8.73%、8.55%、7.43%。
就在合同曝光前一天,当地时间9月9日,甲骨文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该季度新增了3170亿美元未来合同收入。甲骨文管理层解释,第一财季与三家不同客户签署了四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同,使得RPO(尚未确认的已签约收入)合同积压增长359%,达4550亿美元。未来几个月,甲骨文预计将再签下数家价值量达数十亿美元的客户,RPO极有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甲骨文同时预期,2026财年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收入将达18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7%,且之后4个财年,预期这项收入将分别达到320亿美元、730亿美元、1140亿美元和1440亿美元。
甲骨文这份巨额合同及对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提振了各界对甲骨文乃至整个算力、AI行业的信心。业内人士指出,“AI浪潮带来的云计算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打消了部分投资者对于AI泡沫的担忧”。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甲骨文与OpenAI的巨额合同,是全球AI算力需求从“量变”到“质变”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算力正式成为AI时代的“战略基础设施”。甲骨文通过绑定OpenAI锁定未来五年核心客户,以大规模负债扩张抢占AI基础设施制高点;OpenAI则通过长期合同降低算力成本波动风险,为其全球用户扩张提供底层支撑。这一合作预示算力将成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核心资源。
国内人工智能产业观察人士潘俊认为,该合同是全球算力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转折点,标志着算力已从基础资源升级为与石油和芯片同等级的战略资产。合同实质是对未来稀缺资源的长期锁定,表明AI发展所需的算力将呈指数级增长,驱动行业从按需购买转向战略囤积模式。同时,甲骨文凭借这一订单,将实现从云服务“第三梯队”向AI基础设施领导者的跃升。
此外,拉里·埃里森指出,AI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甲骨文,目前AI推理市场规模远超AI训练市场,而市场上的推理算力正在被耗尽,甲骨文凭借在企业数据库领域的领导地位,能让企业客户在保障数据私密性的前提下,安全地结合私有数据与公有数据,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推理。王鹏认为,当前算力市场需求格局发生转变,通用算力占比持续下降,智能算力正成为增长核心,算力资源向中美等经济体集中,未来头部企业可能通过垂直整合构建技术壁垒。潘俊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全球算力市场呈现需求爆炸、供给集中、地缘割裂的特点,需求核心已从传统上云转向AI训练与推理,架构从通用计算转向AI专用计算,商业模式也在加速创新。
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龚明德预计,OpenAI未来与甲骨文在AI Server等方面有持续合作机会。预期2026年主要大型云端CSP业者对于AI Server总规划采购量将持续保持双位数增长。IDC预测,2028年全球AI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超32%。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从现在到2029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将逼近3万亿美元。中国电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为中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可能带动算力需求出现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长。
神州数码信创业务集团行业解决方案总监胡朋辉表示,新技术方案激发了新的应用场景需求,给算力产业带来新机遇,未来将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谢峻石称,公司坚信AI是最大的“确定性机遇”,确立了“连接+算力”的双轮驱动战略。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