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上海证券报9月11日消息,上市险企赴境外发债融资热度不减。当日,中国太保宣布其H股可转换债券在零票息前提下实现溢价发行,融资规模高达155.56亿港元。
事实上,今年并非中国太保首家发行境外零息可转债。早在6月,中国平安就发行了债券本金总额约为117.65亿港元的H股可转债,同样为零息债券。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在发行H股可转债的同时,于9月注销约1.03亿股A股股份,前者转股后会增加总股本,后者则会减少总股本。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险企境外发行零息可转债融资与注销回购股份并行,是合理的资本运作。从债的角度,险企可通过境外低成本融资补充公司资本,为医养和科技等长期战略提供资金支持;从股的角度,境外可转债转股有利于提升险企H股流动性,回购注销A股股份有利于抬升A股股价、提高每股收益。
具体来看中国太保此次境外发债情况,其可转债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39.04港元(可予调整),发行价格为债券本金额的100.15%,意味着可转债的债券发行价格高于票面金额,到期收益率为负,投资者意在未来通过转股获取股票价差收益。截至9月11日收盘,中国太保H股报收33.16港元,低于转股价格。而中国太保本次发行境外可转债还创下多项纪录,包括境内外同时上市国有金融企业首单境外可转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港元零票息可转债、近20年来首单负收益率港元可转债以及2025年至今亚太区金融机构板块最大的海外再融资项目。
对于中国平安而言,其这一看似矛盾的操作实则是一场“三赢”的资本运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对于A股股东,回购注销股份有利于抬升股价和提高每股收益;对于H股可转债投资者,在今年H股折价率下降背景下,转股可获较好回报,股价下跌不转股损失也不大;对于公司,境外发行零息可转债可低成本融资,转股能增加H股股本,提高H股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
不过,投资者也需关注上市险企发行H股可转债后H股股价波动对险企业绩的影响。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指出,中国太保的可转债正股为H股而非A股,权益成分计入负债,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正股股价波动会使净利润受“纸面盈亏”影响。
上市险企频频在境外发行可转债意图明显。中国太保表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及公司三大战略发展,增强可持续资本供给能力,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等。中国平安则称,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满足集团业务发展需求,包括补充资本、支持医疗养老新战略等。
当前,境外债权融资工具约束少等优势凸显,金融机构合理补充资本有助于维持长期稳健经营。葛玉翔预计,后续可能会有更多险企选择在H股进行再融资操作。他还提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险企H股股价估值修复,市场人气回暖,且零息可转债对险企净利润和股东摊薄影响相对较低,可转债转股后还可增加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近年来,上市险企加大医养和科技领域布局,发行低成本债券融资可有效满足长期资金需求,主要意图是低成本补充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并支持新战略发展。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