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走进保隆科技,探寻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发展传奇。
保隆科技董事长张祖秋和他的创业团队,28年来专注一事,将小零件做成大生意。公司早期从生产传统汽车零部件起步,作为民营企业,敢于设定超越当下的目标,不断提升企业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变,保隆科技通过智能化实现华丽转身,其从气门嘴、平衡块、排气管等传统业务积累的制造能力,成为切入新兴领域的基石。除胎压监测系统等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外,公司还将汽车智能化业务从基础传感器延伸至智能驾驶传感器。张祖秋认为,未来保隆科技的产业链有望延伸到机器人和低空飞行器等科技前沿领域。
从气门嘴到胎压监测:小零件迭代获价值跃迁
张祖秋回忆,创业伙伴是大学同学陈洪凌,大家只想一起做事,公司取名保隆科技寓意保证兴隆,没想到一干就是28年。公司成立之初,捕捉到中国汽车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气门嘴国产化商机。张祖秋带领团队与看似不起眼的气门嘴较劲,从性能到成本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推进产品制造走向成熟可靠。目前,保隆科技在气门嘴细分市场做到全球第一,传统气门嘴以仅1元左右的售价成为“小产品王者”。
保隆科技并未满足于传统气门嘴产品的成功,张祖秋将创新目标锁定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公司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实现胎压监测传感器的小型化、智能化和高精度化。虽然跨国巨头早于保隆科技研发该系统,但保隆科技通过自研与并购结合,将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市占率做到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其最新型的胎压监测传感器能实时监测轮胎气压和温度,对爆胎实时报警,与智能底盘技术融合,实现高速行驶汽车爆胎后稳定控制,大幅提高车辆行车安全性。目前已有多款具备爆胎后稳定控制的高端车型面世。
由胎压监测系统出发,保隆科技在汽车传感器领域持续耕耘,拓展至六大类四十多种产品应用,轮速传感器、光雨量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业务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张祖秋表示,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保持在8%左右,企业文化注重研发人才和技术革新,即便资金有限,也要全力保证研发投入,技术革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智能化到全球化:老选手靠创新实现长跑领先
在2025上海车展上,保隆科技的核心展品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空气悬架系统,展现了公司技术落地与全球化布局的双重成果。在空气悬架领域,保隆科技量产仅3年多,却以近30%的市占率位列供应商装机量排行第二名。
2021年前,空气悬架供应链一直被德国零部件企业垄断。保隆科技基于与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合作进入该领域,获得蔚来、理想、小鹏等客户认可。2016年尝试研发乘用车空簧时,初次合作的理想汽车曾有疑虑,选择一家国产供应商和一家外资供应商同步开发。但保隆科技团队坚持投入研发,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其乘用车空簧通过与理想汽车共创,在性能和可靠性上超过外资供应商,此后理想汽车大批量使用国产空簧。
首战告捷后,保隆科技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成果,面对国际巨头采取“竞合策略”,与蒂森克虏伯倍适登进行技术共享,吸收百年悬架技术经验,输出中国市场的智能化优势,形成“技术互补 + 成本优势”的全球竞争力,目前其空气悬架系统已开启全球化布局。
在智能驾驶领域,保隆科技以“差异化创新解决方案”破局。COB在线封装技术让环视摄像头实现国内领先的规模化应用,4D雷达正在推进定点,未来将与路面预瞄系统、智能悬架集成,形成“传感器 + 控制器 + 执行器”的全栈能力。2025年以来,保隆科技智能辅助驾驶传感器量产规模持续提升,陆续获得重要项目定点。其产能布局也在持续推进,上海松江区张泾路新园区正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基地,临港自贸区的传感器园区已部分启用,欧洲匈牙利园区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已开工,该园区将成为保隆科技在欧洲的研发与制造中心。
张祖秋表示,自己没有人生格言,但常对新入职员工说,个人和企业都要有方向感,找到方向后要长期坚持。他希望保隆科技能在全球汽车智能化的赛道上继续前行。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