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时隔半年,河北海伟电子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伟电子”)再次递表港交所。今年2月26日,海伟电子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欲在港股主板上市,随着招股书失效,于8月27日二次递表,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海伟电子是一家电容器薄膜制造商,主要生产电容器基膜以及金属化膜,该等产品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薄膜电容器凭借出色的耐电压性、高频稳定性以及长使用寿命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备及家用电气等多个领域。灼识咨询称,若以2024年的电容器基膜销量计算,海伟电子已是中国第二大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
不过,从业绩来看,海伟电子收入端稳健,利润端则有一定波动。2022 - 2024年,其收入分别为3.27亿、3.3亿、4.22亿元,实现持续增长;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02亿、6982.6万、8641.8万,波动明显,且利润仍未回到2022年高点。2025年前五个月,海伟电子业绩小幅下滑,收入下滑约3.2%至1.57亿元,净利润下滑约4.56%至3135.9万元。
成立于2006年的海伟电子,已在电容器薄膜领域深耕十九年,是我国电容器薄膜产业国产化的关键推动者之一。2010年,海伟电子开始研发和建设我国第一条国产电容器薄膜生产线,并于2011年开始运营,这是我国首条实现国产化的电容器薄膜生产线。2014年,又投产国内首条超薄电容器薄膜生产线,进一步迭代、升级产品。鉴于其在电容器薄膜领域的创新性和引领性,2022年被评为「河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年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发展过程中,海伟电子共进行了三轮融资,分别是A轮、A + 轮、B轮,累计融资额超2.9亿元。2023年10月完成B轮融资后,投后估值为23.25亿元。截至上市前,其股东结构中不仅有比亚迪、阳光电源等上市企业,还包括中金公司等投资机构,以及宜宾绿能、河北战新等政府资本,其中比亚迪、阳光电源目前所持股份占比分别为4.9%、2.94%。
2022 - 2024年海伟电子收入持续成长,一方面是电容器基膜销量整体增长,尽管其平均每吨售价呈下滑之势,但销量整体上升;另一方面是高价格的金属化膜持续放量,2024年该产品占总收入的比例已升至22.4%,电容器基膜占比71.7%。
而收入稳健增长但净利润明显波动的关键原因是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 - 2024年,海伟电子的毛利率分别为44.9%、31.2%、29.7%,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降对当年利润释放造成明显影响。2024年,金属化膜的毛利率降至12.9%,同比下滑超10个百分点,拖累了总体毛利率表现。2025年前5个月收入下降主要因金属化膜销量及售价降低拖累总收入,虽期内毛利率从27.9%提升至35.5%,毛利增长23.2%至5573万元,但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增加,导致净利润下滑4.56%。毛利率变化受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影响,2023年毛利率下滑是因电容器基膜市场终端价格下滑,客户要求降价;2024年则是金属价格上涨导致金属化膜成本增加。
从行业层面看,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以及太阳能和风能快速发展,全球薄膜电容器市场持续增长,带动电容器基膜需求旺盛。2019 - 2024年,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从12亿增至36亿元,年复合增速24.2%,预计至2026年将达76亿元,2025 - 2029年年复合增速为15.5%。不过,2024年电容器基膜市场前五大玩家份额共计61.6%,集中度相对较高,且前五大玩家实力相当,竞争格局或加剧头部企业竞争烈度,若有企业加速扩产,可能导致行业盈利水平恶化。
海伟电子在招股书中表示,2026 - 2027年将投产四条电容器基膜产线,新增总产能16000吨,而2024年实际产量仅为11904吨。公司过往几年产能利用率大都处于高负荷状态,2024年利用率高达98.8%,未来计划产能如约投产将成为市场规模持续壮大的基础,产品价格将成为影响业绩的关键因素。
此外,海伟电子已将业务延伸至复合铜箔基膜领域,通过联合一家专门从事复合集流体研究、开发和生产的A股上市公司共同研发。复合铜箔作为锂电池新材料,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市场需求呈爆发趋势,我国复合铜箔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110.9亿增至2029年的494.7亿,年复合增速45.3%。若复合铜箔业务进展顺利,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助推估值水平提升。
产能扩张计划以及在复合铜箔领域的布局将是海伟电子上市后最大的两个看点,对公司内在价值释放起到关键作用,但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仍是悬在海伟电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智通财经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