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企业29亿入局旧改,业绩起伏待解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7.7w阅读 2025-09-26 13:34

Ai快讯 财联社9月26日消息,老牌国企中华企业(600675.SH)正式入局上海史上最大地块旧改项目。9月25日晚间,中华企业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澜钻置业有限公司与宸嘉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组成联合体,以29.87亿元成交总价成功竞得上海新枫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

由于新枫安公司持有徐汇斜土社区C030301单元127b - 23地块,这一交易标志着中华企业正式入主徐汇东安旧改项目的核心地块。该地块是东安旧改项目三宗涉宅地块中的最后一宗,此前两宗已被中海地产等企业联合以约405亿元总价竞得。此次中华企业的入局,意味着该旧改项目核心涉宅地块的出让尘埃落定。

中华企业方面表示,“本次竞拍是公司管理层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下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基础上进行的投资决策,可增加公司项目储备,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布局与整体经营需要;但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且具有周期性波动,因此上述项目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从地块价值来看,此次中华企业获得的地块位于上海徐汇区内环核心地段,北邻衡复历史风貌区,南接徐汇滨江,西靠徐家汇商圈。区域内轨道交通4号线、7号线、12号线交汇,商业、医疗、生态资源密集。根据规划,该地块定位为高端纯住宅项目,占地2.52万平方米,容积率2.63,地上计容建筑面积6.62万平方米。项目将规划建设5栋17至25层住宅,总户数仅206户,户型面积覆盖260至360平方米,套均面积约330平方米,市场预计套均总价将超过6000万元。

中华企业成立于1954年4月,是上海解放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国有企业。2004年,上海地产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8年1月,中华企业与上海地产集团重组完成,成为地产集团旗下市场化房地产项目开发主要平台。此次29亿元入局东安旧改项目,被视为其深化上海核心区域布局的重要一步,也与中华企业2025年的项目储备计划相契合。

2025年6月20日,中华企业2024年度股东大会年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5年度项目储备计划的议案》,授权公司董事会2025年度项目储备投资总金额不超过100亿元,交易对象不特定,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控股股东地产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等。

不过,中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并非毫无压力,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5.59亿元、131.87亿元、6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盈利0.23亿元、盈利5.55亿元以及亏损3.17亿元,业绩重要指标表现起伏明显。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反转,其营业总收入达66.79亿元,同比上升526.09%;归母净利润为5.21亿元,同比上升248.09%。

分析人士指出,公司业绩“俯卧撑”式的表现,表明其盈利基础并不稳固。净利润起伏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结转项目数量的变化,2023年公司业绩相对平稳,但202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司结转项目减少。尽管2025年上半年业绩亮眼,但中华企业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现反差,其2025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净额为 - 0.28亿元,而上年同期为 - 5.07亿元。

债务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中华企业合并口径有息负债余额为22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为65.3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为缓解资金压力并加速战略转型,2025年7月,中华企业调整了133亿元定增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18.14亿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全额用于“保交楼、保民生”相关项目。不过该公司在公告也提示,若定增完成,公司总股本将增至78.6亿股,原有股东即期回报面临摊薄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从参与上海最大单旧改项目到推进百亿级定增,中华企业正试图在行业新周期中稳住脚步、重构发展动能。高端项目的注入虽有望提升利润空间,但债务结构、现金流与政策环境等多重挑战仍考验着这家老牌国企的运营韧性与战略定力。未来,其能否在稀缺土储与资本运作之间找到平衡,将对其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的转型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