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新调研:七成滴滴司机高估抽成数据滴滴月度平均抽成15.3%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经涂鸦 1177阅读 2025-09-26 20:04

实测的全部滴滴司机月度平均抽成15.3%,九成司机月均抽成低于20%

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网约车平台-司机”构成的生态循环,对促销费、稳就业、提升制造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相关团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认为电动化不仅在环境层面具有显著效益,也在重塑行业的经济格局。

团队还对平台抽成和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发现:实测的全部滴滴司机月度平均抽成15.3%,九成司机月均抽成低于20%;71.8%的司机在问卷中高估了自己的抽成比例;女性、年长、大专及以下学历滴滴司机对平台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认可“好服务带来好收入”的司机,恰好是收入较高的司机。

71.8%的滴滴司机高估了抽成比例

报告显示,本次研究在今年7-8月展开,共对894个滴滴司机进行问卷调研、与31位司机深入访谈,并获768位司机许可对其“收入报告”照片取证。

报告认为,电动车在能耗与维护上的优势,使其在高频运营场景中显著降低司机的运行成本;与此同时,充电耗时、充电桩分布、续航焦虑等隐性成本仍是司机的重要考量因素。

全部调研司机中,约49.0%的司机月均抽成比例为15%-20%,24.6%的司机月均抽成为10%-15%,4%的司机月均抽成为负数。将实测的全部司机整月的乘客实付和司机实收合并计算,得出月度平均抽成为15.3%,略高于滴滴公布的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的14%。考虑调研取样偏差,数据较为接近。

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团队《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调研发现,71.8%的滴滴司机高估了抽成比例。超三分之一的司机误认为月均抽成高于25%,但以拍照留存的数据验证,768位司机中仅有1人月均抽成超过25%。

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团队《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北京的刘师傅,曾经送过外卖,因风吹日晒和时间压力大从两年前改跑网约车。厦门的林师傅和乌鲁木齐的朱师傅分别是从房地产和医药行业失业转行。他们都在问卷中填写滴滴抽成在26%-29%或29%以上,但实际上,他们6月的抽成分别是-14%、20.3%、11.9%。

报告认为,多数司机对抽成感知偏高,可能是更关注单笔订单抽成、极少关注月度账单;因“损失厌恶”更易记住高抽成订单,而忽视低抽成和负抽成订单;对平台透明化措施的了解不足、或受不实信息的影响。报告提醒,平台应该优化信息展示,降低司机理解门槛。

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团队《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报告援引政府文件,验证“抽成”是指乘客实付和司机实收(包括车费和奖励)之间的差额。并发现,网约车抽成比例并不固定,而是有高有低,受订单时间、地域、平台补贴等多重因素影响。在特定场景下,甚至存在“负抽成”,即司机获得的劳动报酬(基本收入+奖励收入)超过乘客支付金额。而调研发现,见过负抽成的司机对平台抽成水平的判断,相对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调研中,司机普遍认为最合理的抽成比例是16%-20%,而事实上,有89%的滴滴司机实际月均抽成比例处于或低于这一比例。

哪些司机更容易有好收入?

该报告还分析了滴滴司机的构成和收入情况。

据调研样本,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中壮年是滴滴司机的主力群体:36-45岁司机最多,占比39%,其次是26-35岁和46-55岁的司机,分别占比28%和27%;从学历分布看,高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司机占比75.4%。

本次调研的滴滴司机平均月收入超过8000元,但呈现显著的群体和城市差异。其中,上海司机平均月收入最高,达到1.4万元,北京和深圳也保持在1万元左右。但中小城市则受制于市场和价格水平,收入处于相对低位,且更多呈现兼职特点。

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团队《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从年龄维度,36-45岁、46-55岁司机群体月均收入最高,分别为8802元、8506元;学历维度,高中学历群体月均收入最高,为8693元。报告认为,这种年龄和学历上的收入特征,验证了网约车司机是以服务为导向、多劳多得、高度包容的就业形态,为社会各类群体,尤其是在传统就业市场可能处于劣势的人群,提供了凭劳动吃饭、用服务说话的公平舞台。

这些司机选择跑网约车的主要动因在于灵活性与收入,而滴滴平台在撮合效率、垫付机制和补贴奖励方面的优势最获认可,其次是安全、体验等方面的保障。

报告认为,平台抽成留存大部分会通过乘客优惠和司机奖励/补贴反馈双方,还有一部分用于夯实司机和乘客权益保障、完善安全和体验、技术研发等能力建设,以及支付纳税和经营成本。该机制本质上是一种通过抽成形成“水库”,再根据供需关系和基建需求反哺司乘的运营模式,优点是可以高效解决供需和保障,形成可持续性生态,缺点是理解成本较高。

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团队《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调研显示,司机的服务观念和其对平台的满意度也有关联。认可“好服务带来好收入”的司机群体,对平台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有趣的是,他们恰好也是获得较高收入的司机。

数据源自清华大学团队《新能源汽车对网约车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研究团队分析,这类司机踏实、务实,更容易在灵活用工的行业获取不错的收入,并形成正向循环。但也提醒网约车平台,在包容就业的同时,需要关注不同群体差异化的期待,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激励,从而提升整体满意度。

这或许也是滴滴近期升级司机权益保障等动作的题中之义。网约车平台一头是稳就业,一头是促消费,还有诸多行业难题待解,需要政策引导、平台创新、司机参与和公众监督的协同推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苏打

编辑:tuya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本文来源:财经涂鸦

来源:财经涂鸦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