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天恒三次递表,定增研发“烧钱”困局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9w阅读 2025-10-05 12:32

Ai快讯 9月29日,据港交所官网消息,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利天恒”)重新递交上市申请,这已是该公司自去年筹划港股上市以来的第三次递表。

值得注意的是,百利天恒刚刚完成A股定增,募资金额达37.64亿元,发行价格为317元/股,此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

资料显示,百利天恒于2023年1月6日上市,主营业务涵盖创新生物药业务板块以及化药制剂、中成药制剂业务板块,主要产品有丙泊酚乳状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等。然而,上市第二年,公司在大幅扭亏为盈后,今年上半年再度陷入亏损。2022 - 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03亿元、5.62亿元、58.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2.82亿元、 - 7.80亿元、37.08亿元。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百利天恒营业收入为1.71亿元,同比下降96.9%;归母净利润亏损11.2亿元,同比下降124.0%;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下降125.3%;经营现金流净额为 - 11.34亿元,同比下降122.5%。半年报表明,公司保持创新药的高研发投入,致使本期利润指标为负;同时,上年同期与BMS达成的合作协议首付款到账并确认相关知识产权收入,使得本期净利润等核心利润指标以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6.69%,同比增加596.88个百分点,呈现较大增幅,主要是本期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74%,同时营业收入下降所致。公司研发费用为10.39亿元,远超期内营收。

记者观察发现,除2024年因创新药知识产权授权收入实现当期盈利外,其余各报告期内,百利天恒均处于亏损状态。公司预计未来仍需持续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以支持在研项目,随着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未来仍可能面临亏损风险。

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仿制药及中成药销售。但仿制药及中成药的销售额在往绩记录期减少,原因是公司的若干主要上市产品为受带量采购计划不利影响的仿制药,导致纳入带量采购计划的产品销售价格大幅降低。

不过,百利天恒也有积极展望。公司合理预期与BMS的战略性合作将在短期内产生收入。除2024年3月收到的8亿美元首付款外,公司有资格于2025年12月31日或之前通过许可产品在美国首次启动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的II期或III期试验获得一笔250百万美元的一次性且不可退还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于2026年12月31日或之前通过许可产品在美国首次启动作为一线治疗的III期试验获得另一笔250百万美元的一次性且不可退还的里程碑付款。

尽管展望良好,但公司“烧钱”研发让现金流持续承压。9月30日,百利天恒宣布,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进度、不改变募集资金用途、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拟使用不超过7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业务及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候选药物(包括iza - bren)的成功。倘若无法成功完成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获得监管批准或实现商业化,或在进行上述任何事项时遭遇重大延误或成本超支,公司业务及前景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日前,百利天恒核心产品iza - bren又一适应症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有媒体报道,按照公司战略规划,核心产品BL - B01D1(iza - bren)预计2026年将在中国实现商业化,随着3个全球关键注册临床研究推进,预计2029年起有望在美国及全球市场获批上市。

业内人士指出,百利天恒37.64亿元定增资金将加速BL - B01D1(iza - bren)管线研发,但药物上市需通过临床试验、监管审批等环节,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同类ADC药物因安全性问题被叫停的案例可能影响市场信心。

二级市场上,截至9月30日收盘,百利天恒A股上涨3.43%,报375.30元/股,最新市值1549.52亿元。自上市以来,公司股价迅猛攀升,涨幅高达14倍。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