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Q3业绩喜忧参半,“AI含量”持续攀升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1.2w阅读 2025-11-01 06:22

Ai快讯 近日,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公司营收达12.81亿元,创单季度历史新高,环比增长119.26%,同比增长78.38%。

第三季度,公司新签订单金额达15.93亿元,同比增长145.80%,新签订单中约65%与AI算力相关。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达4.94万户,较6月30日环比增长94.49%。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表示,这受益于AI浪潮。

自2024年9月23日以来,芯原股份股价涨幅超6倍,今年9月22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科创板第13家千亿市值公司。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新签订单达32.49亿元,超2024年全年水平。

芯原股份主要有半导体IP授权服务和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两大核心业务模式。半导体IP授权服务中的IP仅授权使用,收费方式包括一次性IP授权费和量产后按颗收取的特许权使用费。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分为芯片设计与量产服务,从芯片定义到交付全程总包,公司不持有库存,客户下单即生产,交付即结算。

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构成中,量产业务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157.84%,环比增长132.77%,成为拉动营收增长主力;芯片设计业务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80.23%。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2.12亿元,环比增长13.43%,同比基本持平;特许权使用费收入0.13亿元,环比增长28.35%,同比增长25.97%。

今年前三季度,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51%,高于半导体IP授权业务3.86%的增速。量产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0.16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前三季度,芯原股份核心IP中的图形处理器(GPU)IP、神经网络处理器(NPU)IP和视频处理器(VPU)IP合计占IP业务收入(含IP授权使用费和特许权使用费)的70%,三类均属AI芯片范畴。芯片设计业务中,与AI算力相关的收入占比约为73%;按工艺节点收入划分,该业务前三季度94.70%的收入为28nm及以下,81.97%为14nm及以下。

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中来自系统厂商、大型互联网公司、云服务提供商和车企等客户群体的订单占比为83.52%。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在手订单占比近90%,预计一年内转化的比例约为80%。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芯原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4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为 -2685万元。虽单季度亏损同比、环比均大幅收窄,但公司自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持续亏损。此外,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有所下降,戴伟民称主要由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导致。

戴伟民表示,公司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业务模式具有可规模化优势,综合毛利率并非评估公司盈利能力的唯一指标,量产业务产生的毛利大部分可贡献于净利润。

根据10月29日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芯原股份在接受9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在边缘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中,以AI/AR眼镜为代表的智慧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十亿级出货量产品。公司已为某知名国际互联网企业提供AR眼镜的芯片一站式定制服务,还有数家全球领先的AI/AR/VR客户正在合作。

在业绩说明会上,戴伟民称3nm/5nm设计不受限,部分高端芯片已获美国出口许可;ARM垄断CPU生态,公司聚焦蓝海领域。对于股价,他认为是基于真实业绩与AI ASIC龙头地位,预计是“长牛”。

今年以来,不少国产芯片企业受益于AI算力领域增长,但仍面临盈利考验。芯片行业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投资周期长、研发投入大,需坚持高研发投入打造竞争壁垒。2025年前三季度,芯原股份研发投入9.91亿元,占比43.94%,第三季度研发投入3.51亿元,占收入比重为27.39%,同比下降15.99%。

IDC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将达到8000亿美元,较2024年的6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财通证券指出,若未来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增长趋势放缓或出现负增长,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下降,对公司业绩及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截至10月31日收盘,芯原股份跌1.91%,报159.5元/股,总市值839亿元,已连续5天下跌。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