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2025年10月2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道通科技发布公告,因“工作调整原因”,赵冠捷不再担任董事会秘书职务,同时聘任李律为新任董秘。
道通科技董秘职位呈现“短周期”循环。王勇任职约1年3个月,方文彬任职约1年8个月,李律首次任职约11个月,李雄伟任职约1年2个月,赵冠捷任职约5个月。
赵冠捷于2025年5月30日被聘任为董事会秘书,因当时未取得科创板董秘任职培训证明,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红京代行职责。2025年7月22日,赵冠捷取得证明后正式履职,三个月后因“工作调整”卸任,继续担任法务总监和投资者关系总监。李律在2024年3月辞去董秘职务后,也继续担任投资者关系总监。
道通科技表示,近年来加强了对董办管理人才的系统培养和梯队储备,赵冠捷与李律均为公司内部长期培养的骨干力量。赵冠捷拥有悉尼大学法学与管理学双硕士背景,持有中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卸任董秘后,新角色在于强化公司投关工作的专业性与合规性。李律具备丰富董办工作与投资管理经验,已在公司工作多年,长期负责投资者关系,道通科技期望他能保障公司董办工作的连续性。
道通科技业务基本面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22.66亿元增长至39.3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02亿元增长至6.41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96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7.18亿元。自2023年初至2025年9月末,公司市值从142.56亿元增长至262.85亿元。
2025年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新规将董秘职责从“合规披露”升级为“价值沟通与风险翻译”双重角色。董秘需具备风险解构、数据叙事、动态披露、跨部门协同四项新增核心能力,还需提升沟通技巧。
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频繁更换董秘主要有“危机换将”“市值管理”“激励落空”“合规升级”四大动因。专家认为,频繁更换董秘对投资者权益造成三重损害,一是新任董秘对历史问题掌握不足,易导致信息披露前后不一;二是交接期间公告质量下降,重大风险可能延后披露;三是董秘频繁变动易被市场解读为“内部失控”信号,加剧股价波动。科创板、创业板因企业成长阶段与治理结构特点,董秘流动性可能相对较高。科创板公司在发展阶段变化、重大资产重组、有融资需求等情况时,可能需要特定经验的新董秘。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