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2025年,多数企业仍在收缩中观望,而贝壳却交出一份兼具稳健与韧性的答卷。
11月10日,贝壳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总交易额(GTV)达7367亿元,净收入同比增长2.1%至231亿元,净利润7.47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2.86亿元。
净收入、经调整净利润均优于彭博一致预期,分别超出约1.4亿元和6100万元。此外,花旗研报认为,贝壳第三季度业绩优于市场预期。
虽然仅增长2.1%,身处行业逆风期,贝壳为何仍实现收入正增长与持续盈利?
透过三季报,贝壳的抗跌性可拆解为三重护城河:
第一重,稳固的基本盘,品质服务齐飞;
第二重,多元业务发力,构建增长飞轮;
第三重,稳健的财务底色,筑牢安全垫;
这三重优势相互嵌套,形成贝壳穿越周期的底气。而且这种护城河不仅是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应对,更揭示了贝壳构建长期价值的底层逻辑。
01
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定格在6.3万亿元,同比下降 7.9%。身处行业承压背景下,贝壳的业绩难免波及,但也展现了调整周期里跑赢市场的能力。
在房产交易领域,贝壳第三季度存量房业务GTV达到5056亿元,同比提升5.8%。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过往20多年,贝壳及链家形成的优异作业能力;且伴随平台生态的持续优化,协同效应不断增强,贝联经纪人贡献的GTV占比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5年9月底,活跃门店数量为59,012家;同期活跃经纪人数量为471,501名。给行业优质的服务者预留出位置,此举实属难得。
此外,贝壳还尝试去重新构建房客两端能力,在上海试点“房客分离”机制。这个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资源分配和绩效牵引,一方面让房源经纪人充分维护优质房源,一方面让客源经纪人有效匹配优质房源。
上海试点该机制后,经纪人的房源维护、营销能力提升,房源去化率由2.6%提升至3%以上。
为了让存量房交易更加省心与安心,贝壳于第三季度发布了“真保障”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该体系涵盖35项服务承诺,包括“真实房源,假一赔百元”“交易不成,佣金无理由退”“物业欠费,损失先行垫付”等6项平台级承诺,贯穿房产交易的真实房源、房款安全、佣金可退等关键环节。
不仅存量房业务表现惊艳,贝壳新房业务也跑赢行业整体水平,第三季度GTV达到1963亿元。
这一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归功于贝壳对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把握。在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因城施策”的政策导向下,贝壳面对不同城市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创新推出轻运营模式“B+”产品。
该产品旨在以更低的运营成本覆盖更多低线级城市,目前已进入4个城市试点,计划年底拓展至超过30城。
02
贝壳基本盘稳固的背后,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了。
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今年三季度贝壳“非房产交易业务”迅速起量,净收入占比提升至45%,创历史最高比例。
这一数字,有两层含义。
表面上,它彰显了贝壳业务的多元化,具备独立的成长性,且具有复制能力。
更深层次,则意味着贝壳通过多元业务布局实现战略转型已初见雏形。它跳出对传统房产交易佣金的单一依赖,更不挂钩地产周期,具有抵御风险、穿越周期的能力。
更加不易的是,家装家居业务与房屋租赁业务均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城市层面分摊总部费用前的盈利,正在成长为贝壳重要的增长和利润引擎。
这两大业务的盈利逻辑,并不单单追求快速收割利润、粗放拓张规模,而是重视长期能力建设,在重点城市跑通优异模型,树立标杆,再推广成功经验。
眼下,家装家居业务与房屋租赁业务经过沉下心打磨,已到了开花结果时期。
其中, 三季度家装家居业务净收入43亿元,贡献利润率提升至32%,同比增长0.8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家装行业市场规模大,增速高,但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格局分散,贝壳的入局,有望整合家装行业。
例如,“装修资金存管”服务,已落地深圳等30余个城市,服务超2万家庭,通过建立“专款专户、节点解冻”机制,将“资金控制权”交给客户,有效解决了传统装修预付式消费的痛点,同时推动了装修企业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以“产品化样板间”为展示模式的整装精品馆在北京落地以来,到店客户转化率较传统门店明显提升。此外,家装集采品类由4种扩展至13种,实现部分产品采购单价下降。
此外,贝壳租赁业务表现尤为强劲,第三季度收入达57亿元,同比增长45.3%;贡献超过1亿元的利润,贡献利润率为8.7%,同比提升4.3个百分点。
租赁收入的迅猛增加,得益于贝壳省心租模式下的租赁房源数目增加。截至三季度末,贝壳在管房源规模超过66万套。
为了缓解青年群体租房压力,贝壳租赁业务在北京、济南等城市,开通“公积金直付房租”功能。截至三季度末,参与超4000人。
03
截至三季度末,贝壳剔除客户备付金的广义现金余额维持在约700亿元人民币。
充裕的现金储备,给了贝壳回报股东的底气。三季度,贝壳回购金额达2.8亿美元,创近两年单季新高。2025年至今,贝壳累计回购约6.8亿美元,同期提升15.7%。
再将时间线拉长,贝壳自2022年9月启动回购计划以来,已累计回购约23亿美元。这种回购策略,通过直接减少总股本增厚每股收益,有效提升了股东价值。
手中现金“余粮”充足的同时,贝壳还在不断精进自身的运营效率。
第三季度,该公司运营费用为43亿元,同比降1.8%,环比降6.7%。其中,销售和市场费用由2024年同期的19亿元,减少10.7%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17亿元。
更难能可贵的是,保持成本控制的同时,贝壳对于研发的投入却不降反升。
前三季度,贝壳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8.65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研发费用6.48亿元,同比增长13.2%,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研发费用同比增加。这种投入力度不是一般企业能做到的,凸显了贝壳“科技驱动”的战略定位。
今年以来,贝壳将AI这把利剑融入业务中,成为行业驱动提效的范本。
在房产交易领域,截至三季度末,经纪人AI助手“来客”已覆盖41.4万经纪人,其AI选房、智能总结与聊天助理功能,有效提升了客户委托及维护转化率。AI智能助手“好客”识别高质量商机,识别比例虽仅占平台总商机的个位数,却贡献了超50%的成交量。
租赁业务已实现业务全流程智能运营,如在收房端,AI实现人店盘的网格化高效匹配,并主导定价、洽谈、审核等流程,收房人效提升13%,AI节点审核时长降低96%;在出房端,实现AI智能托管和精准营销去化,年节省成本过亿。第三季度,资管经理月人均在管房源超过130套,去年同期为超90套。
贝好家将AI与大数据应用于住宅开发前端,分析和挖掘出客户需求,提前预测目标客户意向的产品类型和价格预期,以此作为楼盘产品定位的重要参考,并进一步指导产品设计,以C2M模式提升需求匹配度。截至2025年10月底,贝好家已在北京、上海等地累计落地17个项目。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AI的深入应用,贝壳在行业周期波动中找到了新的着力点:从过去依赖规模扩张,转向以科技重构作业模式、以效率驱动增长为路径的发展模式,给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故事。
展望未来,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彭永东表示,“我们将加速AI能力在核心业务场景的深度渗透,推进服务者和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提升。”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