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十一弟
前两天,华夏幸福的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给这家爆雷房企发送了一份通知函——
它授权平安资管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华夏幸福进行专项财务尽调。
审计费用预计需要300万左右,还要求由华夏幸福来承担。
我查你的账,还得你付钱。
平安资管是华夏幸福债委会的主席单位,突然发起对华夏幸福的财务审计,是平安集团一手策划的反制措施。
收到通知函的华夏幸福,选择了跟平安硬刚——
“华夏幸福正在依法积极配合临时管理人,开展包括资产负债调查在内的各项工作,以确保预重整程序顺利推进。”
“公司无法定义务配合金融债委会另行对公司开展财务尽调。”
作为大股东,平安与华夏幸福的争端,开始打起了口水仗。
你来我往,一地鸡毛。
平安的发难,始于华夏幸福最近突然启动的债务重整。
上周,华夏幸福出其不意地披露了一则公告——
其称接到河北廊坊中院的通知,由于公司未按期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因此将通过司法程序,对其进行债务重整。
向法院申请对华夏幸福进行重整的,是一家建筑工程企业——
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据说,它是为华夏幸福实施市政工程施工的总包单位,被拖欠了417万工程款。
十一弟查了下,到今年三季度,华夏幸福的总资产超过2745亿,但净资产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
今年前九个月,它的营业收入接近39亿,净亏损98亿。
不过,手上还有逾24亿现金资源。
华夏幸福是一家千亿房企,在百强房企榜单上,它曾经排进过第八。
2018年,华夏幸福的销售规模攀至历史高点,超过了1600亿。
千亿房企爆雷,背后连带着上千亿的债务,顺势压倒了一大批金融机构。
到现在,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华夏幸福完成了将近1927亿金融债务的处置。
以平安资管牵头的债委会,就是在华夏幸福进行债务重组时专门设立的。
债务重组,只是对债务进行延期展期、免除利息、豁免罚息,或者以其他实物资产抵偿债务。
经营业务恢复不了,没有经营性现金流入,公司还是爬不起来。
债务重组以后,华夏幸福名下陆续到期违约的债务,又增加了246亿。
这些只是金融债务,还有欠付供应商的货款、工程款,并未计入在内。
俗话说得好,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你欠银行几万块,你怕银行;你要欠了银行几百万,银行怕你。
更何况,华夏幸福欠的不是几万块,也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亿。
成百上千的金融机构、供应商,都被绑在一条大船上,谁都怕它翻了。
哪怕是千疮百孔、四处漏水,也得拼命扶稳。
对华夏幸福的千亿债务来说,这417万的工程款,属于冰山一角、九牛一毛。
如果你名下有上千万的房子,欠了包工头几千块钱的工钱,别人起诉到法院,要把你的千万房产拍卖抵债,你肯定是慌的。
可是,被拖欠417万工程款的龙城建设,向法院提请对其进行重组,华夏幸福竟然举双手赞成——
“预重整是公司彻底化解债务风险,实现脱困发展的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有利于保护广大债权人及全体股东权益。”
“如果被任意推翻,错过了这次机会,公司可能就再难恢复生机。”
只要欠的钱足够多,你就是大爷。
坐在债主对面,你可以随便开条件,对方很难拒绝。
不同意的话,我就死给你看。
爆雷企业想要解决债务问题,其实只有三条路可选——
一是直接破产清算,把资产业务盘清楚,能卖的卖掉,最后能还多少是多少,这是最坏的结果;
二是债务重组,跟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协商,对债务进行展期,减免利息、豁免罚息,用资产或者股权等抵债,以时间换空间,等着公司起死回生;
三是司法重整,通过法院指定管理人,吸纳新的投资人,引入资金,进行债务重整。
这三条路,爆雷企业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合法地赖账,债权人将会面临巨大损失。
今年,有个爆雷房企完成了司法重整——
金科股份。
目前的局面是,新引入的投资人带来了一部分资金,接管了上市公司。
而原来的老板——黄红云,虽然失去了控股权,但再也不用为爆雷、催债烦恼了。
干净利索、合理合法地甩掉包袱,是福还是祸呢。
在华夏幸福身上,前两条路里面,破产清算不可能,债务重组暂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剩下的,只能寄希望于司法重整了。
司法重整不一定会让华夏幸福活过来,但不试一下,连活过来的机会都没有。
华夏幸福现在的股权结构,很诡异——
上市公司最大的股东是平安,持股比例大约25%;
但实际控制人却是原来的老板——王文学,持股比例只有14%出头,并且大部分股票被质押和冻结了。
司法重整这么大事,华夏幸福没有提前告知大股东,上市公司直接发了公告。
平安立马跳脚,由其派驻华夏幸福的董事,站出来公开反对——
“本人对该公告的发布事宜完全不知情,公司未在公告发布前通过任何形式告知本人,未向本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更未就此事项征求本人意见或召开董事会会议进行审议。”
“该公告的发布完全绕过本人,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公司治理的基本程序。”
平安还向监管部门进行了投诉,并以债委会的名义,对华夏幸福进行财务审计。
在华夏幸福身上,平安押注了太多的筹码,已经不能再亏了——
它不但是华夏幸福目前持股数量最多的大股东,早年还以债权形式,向其投资了几百亿。
十一弟查了下,平安对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大约有540亿。
其中,股权投资180亿,另外以永续债、另类金融产品等形式,对其开展了360亿的表内融资。
早在2021年,平安对这540亿投资,已经计提了432亿的减值损失。
今年,平安已经开始减持华夏幸福,但亏得实在太多了——
2018年前后,它以每股将近24块钱的价格,花了大约180亿,增持了华夏幸福7.58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超过25%。
在官宣司法重整之前,华夏幸福的股价,已经跌到了每股2块钱左右。
这两个月进行少量减持以后,平安仍然持有华夏幸福大约25%的股份。
这部分股票对应的市值,只剩下了25亿左右。
现在,华夏幸福出其不意,打出了司法重整这张牌。
作为大股东,同时是最大债权人之一的平安,需要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原先债务重组时承诺的偿付方案,能兑现多少;
上市公司的资产业务,又将要如何进行重新分配与切割;
若引入新的投资人,股份将被稀释,股票被便宜卖,对持股成本高昂的大股东,显失公平;
还有,王文学是不是要出局,将来公司会被谁来摘桃子。
这一切,都要打上问号。
一旦进入司法重整,平安在华夏幸福身上投入的几百亿,它很可能就没了话语权。
四年前,在内部会议上,华夏幸福的老板王文学,对着上千名员工感叹——
“今天我干到这,愿赌服输。”
可平安没这么心大,你输了不要紧,我还得接着干。
平安现在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你是赌,我看错了人,陪你一起上的牌桌,下了重注,但能不能让我少赔点。
本文来源:拾遗地
来源:拾遗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