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自燃门”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李姗姗 28.7w阅读 2022-02-17 18:09

  文/乐居财经 李姗姗

  “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2020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曾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然而,“自燃”没有被抹掉,打脸却来得十分迅速。在那之后,比亚迪旗下各种新能源车型不断有自燃事故发生。

  近日,又有一起自燃事件将比亚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广东中山一辆比亚迪秦PLUS DM-i车型在道路上起火燃烧,且火势凶猛。

  从视频中可以发现,火势主要集中在驾驶室和后座处,且前挡风玻璃已经脱落,几乎上半个车身都陷入火海,但该车的前引擎盖和底盘均未受到火势的影响。

  与此同时,另一条视频也在网络上传播得沸沸扬扬。视频中显示,一辆被烧焦的车辆摆放在空地上,露出骨架,而车辆旁边则是疑似遇难驾驶者的遗体,视频内容触目惊心。

  但随即有专业人士指出,后一段视频中的明显不是比亚迪产品,因为充电口的位置完全不同。

  2月14日,比亚迪官方针对起火一事进行了回应,称在广东中山确实发生一起比亚迪车辆起火事件,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并且在起火过程中,车辆电池并未发生燃烧现象,而针对此前网络上流传车主已经死亡的谣言和串剪视频及恶意关联误导等不实信息,将报警处理。

  而针对起火的具体原因比亚迪暂未回应,至于是产品质量还是人为因素导致起火发生,仍需等待官方进一步通报。

  刀片电池神话破灭

  据悉,此次事故中的比亚迪秦PLUS DM-i于2021年3月8日正式上市,当前售价为10.88-14.88万元,是比亚迪目前的主要销量担当,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1.09万辆,占比亚迪2021年总销量的五分之一。

  而该款车型之所以热销,一方面是因为其依托DM-i超级混动技术,给秦PLUS DM-i带来了颠覆性体验,降维打击同级别传统燃油车;而另一方面,比亚迪迅速腾飞的杀手锏就是搭载了“刀片电池”,因此秦DM-i标配的刀片电池也是备受关注的亮点。

  据了解,刀片电池是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创新产品,也是公司近两年的核心竞争力。刀片电池具备超级强度、超级续航、超级寿命、超级功率的优势,是比亚迪销量持续领先的基石。

  去年4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正式启用电池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而针刺实验,是使用测试钢针刺穿动力电池,以模拟电池单元内部的大面积短路现象来测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最严格的电池安全性检测方法。

  在针刺测试中,刀片电池不起火、不冒烟、不爆炸,表面温度仅为30-60℃。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却在钢针刺入后,壳体迅速膨胀,然后瞬间起火爆炸,表面温超过500℃;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虽未起火爆炸,但仍出现了冒烟情况,表面温度200℃-400℃。

  由此可见,刀片电池的安全性要远远超过传统动力电池。自从比亚迪在2020年初推出刀片电池后,比亚迪的电动车似乎被“永不起火”的口号所保护,一时成为用户心中的良心技术。

  然而,宣传和营销中“绝对安全”的比亚迪却“翻车”了。2021年7月,在一次由媒体进行的碰撞测试中,比亚迪汉EV与北汽极狐阿尔法S进行了正面对撞测试。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完全断电且静置48小时后,这款装配了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EV却发生了自燃事故。

  对此,比亚迪方面表示自燃和电池并无关系,而是因为参与测试的比亚迪EV使用的冷却液为红色,会导电,而原装冷却液为紫色,不会导电,而参与测试的车辆冷却液被更换,在碰撞后冷却液渗漏,造成线路短路并引起自燃。

  但冷却液的颜色并不值得深究,毕竟起火是事实,比亚迪的这次碰撞测试起火事故对其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深陷“自燃门”

  除了安全营销“翻车”,比亚迪还曾出现过多起自燃事故。

  今年1月,网络上流传出一段比亚迪海豚发生起火事故的视频。从现场视频来看,火势较大,且伴有炸裂声。此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关于起火的具体原因还有待官方确认。

  比亚迪海豚起火的原因尚未明确,比亚迪旗下另一款车又在同月传来了自燃的消息。

  据悉,自燃车辆为上海的一辆比亚迪唐DM-i故障车,疑似在拖车途中起火。该车搭载了由骁云-插混专用1.5T发动机、电动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提供52公里以及112公里两种续航版本。而该车起火的原因,比亚迪官方也没有说明。

  去年11月,一辆悬挂北京牌照的比亚迪秦Pro EV,在北京某地下车库发生冒烟起火。据悉,当时车主还未下车,突然感觉声音不对,立即抱起孩子下车逃走,没有人员伤亡,且灭火及时,没有发生爆炸。

  从现场照片来看,车辆附近有大量白烟冒出,底部出现明显的起火点。另一张照片显示,被扑灭后的比亚迪秦Pro EV损伤十分严重,已经没有维修的价值。

  除此之外,2021年8月还出现过两天内发生2次比亚迪自燃事件。8月6日,一辆比亚迪汉EV路边自燃;8月7日下午,比亚迪与滴滴共同开发的网约车比亚迪D1,在苏州昆山突然起火,起火部位在前舱位置,前舱盖似被烧穿。

  对于第一起自燃事件,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在《沟通撤稿函》表示,该事故是由驾驶不当引发,非因车辆自身质量问题引发。而第二起自燃事件,是前方货车掉落一个大铁块,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事故车辆避让不及导致车辆与大铁块发生碰撞,引起车辆前舱开始起火。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2年1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更是交出单月93168辆的销量、同比增长361.73%的成绩单。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热销的背后,却是频频出现的自燃事故,其宣称的“永不起火”口号也并未付诸实践,安全性依然是其需要攻破的课题。

  行业洗牌加剧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的阶段,自燃这样的负面事件很有可能导致品牌掉队的风险,即使是热销的比亚迪或许也不会例外,亮眼的成绩只是暂时的,若不及时解决安全性问题,未来将会是极大的隐患。

  1月11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正式出炉。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98.9万辆,同比大涨169.1%。其中,“蔚小理”均进入前十,而同属造车新势力的威马甚至未能在前十五中现身。

  据悉,2019年的威马还是新势力销量的第二名,排名仅次于蔚来。而如今,威马不但未挤进Top3,甚至滑落至新势力二线阵营的尾部。而其销量掉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频繁自燃引发的信任危机。

  而进入排名前十的“蔚小理”也并非绝对安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五名车企分别为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长城汽车、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58.4万辆、43.1万辆、32万辆、13.3万辆、12万辆。

  就销量上来看,“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1月销量加起来的总数,还不及特斯拉中国单个的销量。

  诚然,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并不少,例如电池故障、续航衰减、智能系统失灵等,而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在这种背景下也变得十分常见。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也在经历大洗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而自燃事故更会在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过程中带来巨大的创伤。

  如今的新能源车企,除了最早入局的新势力,第一阵营有比亚迪、特斯拉两大强手;往下有大众、上汽、宝马等传统车企入局;以后还有小米、百度、字节跳动等跨界选手陆续入局。但未来,新能源汽车终将会只留下少数几家巨头,笑到最后的只能是被认可的。

相关标签:

汽车V线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