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科创板六载沉浮:券商格局生变,谁是赢家?谁踩雷?谁在裸泳?
2019年7月22日,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正式开市,也标志着注册制试点落地。截至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有591家公司上市(含已退市两家),IPO募集资金合计9271.56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科创板显著优化了A股市场行业结构,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平台。
分券商看,共有65家券商为591家科创板企业提供承销保荐服务,其中中信证券承销数量最多,为99家(含联合承销,下同);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原海通证券、华泰联合分别以70家、64家、62家、55家的承销数量位列第二至五位。如果将原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计算,国泰海通IPO承销数量为112家,排名第一。从承销金额看,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位列前五,承销金额分别为2137.77亿元、1670.69亿元、1302.54亿元、880.15亿元、622.88亿元,合并后的国泰海通领先优势较大。
科创板开市6年以来,合计有591家公司上市,其中有两家退市,两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三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也就是说,591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中,有7家问题比较严重,占比1.18%,这个概率较低。
有意思的是,三家被ST的公司中,就包括南京证券保荐的ST诺泰(维权)。而南京证券近六年在科创板保荐上市的IPO项目仅有三家,在被ST的概率仅1.18%的情况下,南京证券在仅有3家项目的情况下竟然“中奖”。
换言之,南京证券三分之一的科创板IPO项目被ST。并且,ST诺泰被ST的7月22日,正好是科创板开市6周年。
南京证券保荐的3家科创板IPO项目分别是ST诺泰、麦澜德、南微医学,南京证券合计获得2.11亿元的承销保荐收入(iFind数据) 。
其中ST诺泰2021年5月20日在科创板上市,募资8.29亿元,南京证券获得6639万元承销保荐收入。
上市当年的2021年,ST诺泰虚增营收3000万元。证监会调查发现,2021年12月,诺泰生物向浙江华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华贝)转让药品技术及上市持有许可人权益(以下简称技术转让),并于12月28日确认业务收入3000万元。浙江华贝既不具备支付技术转让款的资金实力,也不具备实际应用该技术的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同期,诺泰生物策划向浙江华贝增资。浙江华贝向诺泰生物支付的技术转让款最终来自诺泰生物的增资款。诺泰生物技术转让业务不具有商业实质,不应确认收入。该业务导致诺泰生物2021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虚增利润总额2595.16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20.64%。
因为ST诺泰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证监会拟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740万元罚款。目前监管部门并没有对南京证券及保代进行处罚。
ST诺泰上市后的2021年,南京证券作为持续督导券商,理应当对ST诺泰进行勤勉督导,但仍旧没有阻止财务造假的发生。并且,南京证券在2021年度持续督导报告中称“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保荐机构对诺泰生物的内控制度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查,诺泰生物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营”。
有意思的是,南京证券还是ST诺泰2023年4.34亿元可转债的保荐机构。处罚公告显示,ST诺泰2023年《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存在着2021年财务造假数据、存在重大虚假内容,南京证券同样没有发现。
并且,南京证券在ST诺泰可转债《发行保荐书》中承诺,“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事实上,南京证券历史上的持续督导质量十分一般,自2014年至2023年的十年内,超四成项目在持续督导期内违规,详见《南京证券“佛系”保荐:四成项目持续督导期内严重违规,两家公司督导七年也无济于事》等文章。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