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曾经被誉为“东北药茅”的长春高新,在资本市场和业绩表现上遭遇了巨大困境,其发展前景引发广泛关注。
回顾往昔,长春高新曾是投资者眼中“永不落幕的成长神话”。2020 - 2023年间,公司业绩持续攀升,营收从85.77亿元增长至145.66亿元,净利润从33.08亿元增至47.76亿元。然而,2024年成为了公司发展的转折点。
公司股价从2021年485.82元的历史高点断崖式下跌至百元关口,市值从2100亿元滑落至375亿元,蒸发近1700亿元。2025年4月20日,长春高新发布了近20年来首份营收下滑的年报,2024年营收134.66亿元,同比下降7.55%;净利润27.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3.01%。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依旧颓势难改,当季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再降47.36%。
深入分析,长春高新业绩爆雷主要受“集采政策、出生人口、竞品价格战”三方面因素影响。在政策方面,生长激素被纳入集采,金赛药业作为长春高新核心子公司,其主力产品生长激素(长效水针剂)价格从约1000元/支猛砍至300元/支,降幅达70%,直接导致金赛药业2024年利润暴跌40.67%。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集采政策重塑了生长激素行业,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药品可及性,但也使长春高新需寻找新的增长点。
同时,出生人口减少动摇了生长激素的需求根基。生长激素主要使用者为3 - 14岁儿童,而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7年的1723万骤降至2023年的902万,加之经济环境影响家长支付能力,市场需求下滑。此外,2024年特宝生物、诺和诺德等竞争对手产品上市,打破了金赛药业在长效生长激素市场的垄断,产品陷入价格战,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为抢占市场,长春高新2024年销售团队激增58%,销售费用大涨11.8%至44.39亿元,但销售人员人均薪酬却从2023年的40.12万元降至2024年的25.34万元,且差旅费和交际费大幅增长,反映出员工工作强度增加。
除了生长激素业务受挫,长春高新的第二增长曲线也面临挫折。子公司百克生物曾是国产疫苗创新标杆,其带状疱疹疫苗“感维”2023年上市首年表现亮眼,但2024年受“民众疫苗接种意愿降低、市场需求减少”影响,销售量同比减少69.8%,营收占比回落,拖累整体收入。尽管水痘疫苗和鼻喷流感疫苗有一定增长,仍无法抵消主力产品失速带来的影响。从产品竞争力看,百克“感维”保护率仅约50%,远低于国际竞品葛兰素史克重组疫苗Shingrix的90%。
面对两大核心业务的困境,长春高新试图通过创新管线布局开拓新的业绩增长渠道,但情况不容乐观。在研产品中,伏欣奇拜单抗、亮丙瑞林注射乳剂等三款产品已提交上市申请,但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同行相比,长春高新仅24款重点产品进入临床阶段,进度明显滞后。关键项目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研发完成时间从2025年6月30日推迟至2026年6月30日,早期管线中的GenSci098、GS1 - 144等药物距离商业化至少还需5 - 8年。
综上所述,长春高新正面临核心业务增长乏力、新兴板块未能及时接棒、研发管线推进缓慢等问题。未来,公司如何平衡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创新投入,重塑市场竞争力,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Ai滚动快讯重要提示: 以上内容由AI根据公开数据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不希望您的内容在本站出现,可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平台公开传播使用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