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Wind数据显示,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45%;深证成指跌2.14%;创业板指跌2.85%。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8750亿。
涨幅方面,机器人ETF鹏华(159278)领涨
具体来看,机器人ETF鹏华(159278)、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机器人50ETF(159559)涨超2%;银行ETF天弘(515290)、银行ETF(512800)、银行ETF龙头(512820)、银行AH优选ETF(517900)、银行ETF(159887)、银行ETF南方(512700)、银行ETF指数基金(516210)跟涨。
国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5H1&Q2机器人板块主业业绩向好,近九成公司实现盈利。25H1机器人板块120家公司主业共实现营收2888.25亿元(同比+13.81%),其中106家公司实现盈利,共实现归母净利润216.18亿元(同比+13.72%)。25Q2机器人板块公司共实现营收1532.44亿元(同比+14.65%),其中有106家公司实现盈利,共实现归母净利润113.67亿元(同比+6.80%)。
关于银行,招商证券表示,预期随着宏观流动性进入顶部区域,市场热门板块高位盘整,银行板块超额收益窗口会再开启。保险非标到期压力尚未结束,银行中期行情没有结束。长期来看,财政支出结构在逐步优化,逐步向补贴三育(生育、教育、养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短期利好需求,长期利好供给,有助于畅通经济内循环,利好银行中长期绝对收益。
跌幅方面,AI板块回调
长城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当前全球AI浪潮持续加速,催生算力需求指数级提升,同时国产诸如DeepSeek等大模型加速推进,考虑地缘政治及产业链稳定等因素,必定带来国产算力需求的持续攀升,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逐步建设充分AI芯片技术上逐步提升,将带来充分的算力国产自主化空间,持续看好算力自主化相关投资机会。
活跃度方面,中韩半导体ETF(513310)换手率持续居首
成交额方面,短融ETF(511360)今日成交额居首,达370亿元。可转债ETF(511380)、华宝添益ETF(511990)、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额居前。
换手率方面,中韩半导体ETF(513310)换手率居首,达289%。标普消费ETF(159529)、5年地方债ETF(511060)、国债ETF(511010)换手率居前。
ETF发行市场方面,港股资产配置价值备受机构关注
具体来看,明日开始募集的有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国泰香港汽车ETF(520720)。分别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聚焦于港股通范围内的创新药研发与生产企业,精选不超过50只市值较大的股票作为成分股,力求纯粹反映创新药产业表现。其成分股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2025年以来展现了较高的业绩弹性和增长潜力。
中证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从港股通标的中选取50只业务涉及整车制造、零部件等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证券,旨在反映港股通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走势。指数权重集中于比亚迪、理想汽车-W等头部企业,覆盖了从传统车企到造车新势力的多元化产业链。
明日上市的有华夏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华泰柏瑞通用航空ETF(563320),分别跟踪国证港股科技指数、中证通用航空主题指数。
华夏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适合长期看好港股科技板块,并能承受一定市场波动的投资者。该基金跟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集中覆盖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兼具互联网与硬科技属性,且成分股研发投入高、全球化程度深。若你希望捕捉AI技术革命带来的成长红利,并倾向于通过一揽子龙头股分散风险,该产品是较高效的工具。此外,对港股市场流动性及汇率环境有基本认识的投资者更合适。
华泰柏瑞通用航空ETF(563320)更适合关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寻求高成长机会,并能承受较高波动率的投资者。该产品紧密跟踪中证通用航空主题指数,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链(如无人机、eVTOL、航空装备),成分股研发强度突出,且受益于政策强力推动与商业化落地加速。如果你对军工技术转化、新兴交通场景有浓厚兴趣,并希望长期布局万亿蓝海市场,此ETF提供了一键介入的机会。但需注意产业尚处早期,波动较大,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收盘,年内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累计上涨27.70%和29.79%。作为外资机构配置中国优质资产的重要渠道,港股市场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5月至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机构资金累计流入约677亿港元,短线灵活型外资机构资金流入约162亿港元。不少优质港股获外资机构密集加仓。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银行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