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三年前,房企还困在高歌猛进的惯性之中,龙湖集团就开始踩刹车了——
降负债,通过经营性现金流来压降债务。
彼时,龙湖全年的销售规模超过两千亿,背负着逾2000亿的有息债务,均处于历史高位。
今年上半年,龙湖的有息债务,已经下降至1698亿。
过去三年时间里,龙湖削减了426亿有息债务。
按照龙湖的计划,到年底之前,还要再降债200亿。
它打算用三年半的时间,压降600亿的有息债务,渡过偿债高峰期。
未雨绸缪,打好提前量,这是龙湖在债务管理上的一贯风格。
在内部,龙湖有句经典的口头禅——
“天晴补屋顶,雨夜赶长路。”
龙湖身上具备一种审慎有度的气质——
不管行业涨跌起落,它总在寻找舒适的身位,平衡业务、规模、利润与安全。
即便在最好的行情里,也要做最坏的打算。
2021年,楼市最高涨的时候,也就是龙湖提出主动降债的前一年,曾在内部做过一次压力测试——
如果整个公开市场融资对房企关闭,龙湖应该怎样活下去?
这是一次应对极端市场风险的财务演练,它得出了答案——
以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去压降有息债务,从而倒逼业务发展。
保持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也会克制住投资性和规模上的冲动。
这轮房地产周期,从一开始,龙湖就已经预判到了压力。
于是,它提前踩了刹车,收缩规模,压降债务,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来强化业务韧性。
这两年,无论是民营房企,还是国央企开发商,都陷入了大面积亏损。
龙湖是行业内少数几家守住了正向盈利的房企之一。
今年上半年,龙湖实现营业收入587亿。
其中,运营业务收入70亿,增长了2%;服务业务收入63亿,同比微增。
龙湖的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体量将近133亿,占整体营收规模将近23%。
上半年,运营及服务业务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并且继续保持了增长。
在中期业绩会上,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赵轶作了解释——
“我们对运营及服务业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们要成为整个集团的增长盘。”
“在开发业务之外,去年商业、资管、物业管理、智慧营造四个航道业务贡献了80亿利润,今年上半年也贡献了40亿利润。”
“我们期待今年会有所增长,继续为整个集团的利润恢复和增长保驾护航,形成一个稳压器。”
十一弟查了下,上半年,龙湖经营性业务的整体毛利超过50%。
其中,运营业务毛利率将近78%。
随着楼市止跌回稳,利润修复,债务压力减轻,有人问龙湖管理层,接下来会否加大拿地力度。
龙湖很坚定地作了表态——
“我们始终把财务安全放在首位,保债务安全、保交楼的重要性,是优于新增投资的。”
“当然,我们在投资方面也没有停滞。上半年已经在上海、苏州、重庆等核心城市,拍了4块地,新增货值50多亿。”
“未来,我们仍将严守投资刻度和纪律,在保证财务安全的前提下,择机获取新土地。”
龙湖现在年轻的掌舵者、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序平,把债务结构和正向经营性现金流,看作是公司的基本盘。
在现金流管理上,身处房地产行业的龙湖,借鉴了制造业。
制造业的核心指标,是自由现金流。
过去几年里,龙湖连续保持了正向的净现金流,并且是含资本性支出的净现金流。
在房地产行业,很多开发商的经营性现金流口径,其实不含资本性开支。
在行业高歌猛进的时候,房企通过负债增加、靠融资驱动增长。
这三年时间,龙湖已经告别了这种增长模式。
2022年,龙湖提出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压降债务;2023年,又提出用经营性物业贷置换信用债。
这是龙湖在最近三年来进行债务管理的两大核心策略。
今年以来,龙湖已经陆续兑付了101亿境内信用债、35亿中债增信债券。
到年底之前,还有一笔85亿海外银团贷款到期,目前已提前偿还了10亿,未来几个月将进行分期偿付。
今年上半年,龙湖名下存续的1698亿有息债务里,银行融资占比提高到了87%,有872亿属于经营性物业贷。
跟年初相比,它的债务规模,继续削减了65亿。
龙湖将在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256亿,占比15%。
到上半年,它手上持有447亿现金资源,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龙湖的平均融资成本,已经降至3.58%,创下历史新低;平均债务期限,则拉长到了11年左右,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龙湖预计,年底之前再削减200亿债务之后,它的有息债务规模,将压降至1450亿。
其中,有上千亿融资是经营性物业贷和长租贷,债务期限更长、结构更优。
今年渡过偿债高峰期,明年以后,龙湖每年需要偿还的有息债务,将大幅减少。
龙湖首席财务官赵轶,很细致地作过计算——
“明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只有今年的四成左右,2027年之后还会继续大幅减少。”
“今年压降300亿以上有息债务,未来每年还要削减100亿,让债务规模稳定在1000亿左右。”
为此,龙湖确定了三个融资和债务管理策略——
一是保持负债规模稳步有序下降,坚决不展期、不逾期;
二是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加大长期债务,控制好短期债务,短债占比在15%的基础上,逐年减少;
三是减少境外债,同时保持100%掉期,为公司穿越周期保驾护航。
完成了债务压降与转换,下一阶段,龙湖还要寻求增长。
陈序平说,商业、资管、物业管理、智慧营造等航道业务,是龙湖未来的增长盘——
“这四个航道,我们要构建自身在所处板块的竞争优势,形成能力的护城河,持续保持增长。”
本文来源:拾遗地
来源:拾遗地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