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5日,证监会指导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就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指南》)征求意见,并将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节奏推出更多实操指南。
随着越来越多指南正式发布,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性规定、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下称《指引》)为细化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规则体系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ESG理念在国内逐渐普及,相关政策及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ESG因素与企业经营及风险水平的关联度日益提升。一位长期关注ESG研究领域的机构人士表示,ESG表现的提升有助于展现上市公司良好形象,吸引中长期资金,对企业做好可持续披露形成正向激励。
此次《指南》修订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章节内容,体例结构基本一致,涵盖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并提供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领域的实践能力。《指南》重点强化上市公司的风险和机遇意识,规范信息披露行为,且不在《指引》基础上额外增加强制披露要求,为上市公司提供更细化、更人性化的操作说明。
若将《指南》比作上市公司识别重要性议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工具箱”和“教材参考”,那么《指引》就是ESG披露规则的“考纲”。2024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指引》,明确强制披露主体包括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最晚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指引》要求企业对具有财务重要性的议题,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要素进行分析和披露,与国际准则主要方面保持一致;对具有影响重要性的议题,根据具体议题相关指标要求进行披露。议题设置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治理三个方面设置了21个议题,除国际普遍关注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议题外,还纳入污染物排放、乡村振兴、创新驱动、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等国内现阶段发展重点关切的议题。
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质量整体持续提升,合规性增强,实质性内容增多。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该机构人士指出,《指引》出台后,应对气候变化、反不正当竞争、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议题受上市公司的关注度大幅上升。
ESG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正从多方面影响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和业务发展。如贵州茅台评级提升2个等级至BBB级,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上市公司MSCI ESG最高评分,其表示《指引》助力公司提高境外投资者关注度与认可度,是公司评级提升的“金钥匙”。阳光电源评级自A级提升至AA级,外资对公司的ESG基金持仓额同步提升。宁德时代评级由A提升至国际领先的AA级,体现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公司ESG管理成果的高度认可,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国际可持续投资基金。
(AI撰文,仅供参考)
来源:瑞财经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