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在药明生物首届CRDMO Open Day上,多位创新药企负责人和投资人围绕创新药企全球化之路展开探讨,分享出海实战经验与建议,共同把脉中国创新药发展新趋势。
当下,中国创新药企出海步入新阶段,BD(商务拓展)合作与NewCo模式正改变创新药赛道底层逻辑。昂阔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商务官富天指出,当前讨论药企出海恰逢其时。2016 - 2021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主要来自一级市场融资和二级市场IPO,Biotech旨在全产业链布局。但从2023年起,海外BD首付款超过IPO融资,国内药企资金来源首位变为BD。
除海外BD外,NewCo模式也推动创新药行情火热。该模式是国内药企和美元基金或海外VC/PE共同成立新公司负责海外临床和商业化,中国药企可持有股权并获得股权、预付款、里程碑付款和分成。前博裕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周子谦认为,BD和NewCo都适合中国Biotech公司,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启明创投执行董事刘晶表示,从融资角度看,NewCo是不错的模式,Biotech公司既能获首付款,又可享股权收益,还能借助美国投资人和药企能力开拓欧美市场。
与此同时,并购正成为国内创投机构重要的投资退出方式,启明创投积极拥抱这一趋势。刘晶认为,医药企业融资来源多元化对创投机构退出方式是积极变化,未来退出途径将不限于IPO,还包括基于BD的现金分配退出和并购退出。她以中国生物制药收购礼新医药为例,指出国内通过并购实现退出的趋势未来可能增多。
不过,对于BD出海也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这会导致中国创新药资产流失。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则认为,BD出海对中国企业是好事,能让产品价值变现并反哺企业和行业发展。跨国药企多数产品管线靠购买,中国药企出海是正面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卖出高价。
然而,新药研发复杂,出海并非易事,CMC(化学成分生产和控制)质量是重要议题。陈智胜提醒,细胞株构建、病毒清除、分析表征和GMP生产是中国生物药企出海CMC的主要痛点,前几年创新药出海折价与此相关,如今价格升高得益于未知风险降低,生物药企业需以高标准做药。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