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4 - 6日,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于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馆内热闹非凡,众多前沿设备与创新技术集中展示,这场专业性与产业热度兼具的“半导体嘉年华”,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构建了高效对接、深度协同的桥梁。
在展会的核心分论坛中,9月5日召开的“半导体量测与测试装备创新发展论坛”备受瞩目。百余位来自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企业代表及科研人员汇聚一堂,围绕先进制程量测技术、国产设备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等关键方向展开深入探讨,为行业发展凝聚了共识。
量测与测试装备成为焦点,原因在于其在芯片制造核心环节中的重要地位。这类装备被业界称作芯片制造的“工业之眼”,其精度直接影响芯片的良率与性能。随着AI、5G、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对高端芯片需求的急剧增加,量测设备作为保障芯片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战略价值日益凸显。
然而,现实挑战不容忽视。全球量测设备市场长期被科磊(KLA)、应用材料等国际巨头垄断,国产设备自给率较低。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突破50种以上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攻克一批智能检测基础共性技术”的目标,为产业自主化指明了方向,也使本届论坛成为落实国家战略、加速国产化的重要实践平台。
此次论坛不仅深度呼应了CSEAC 2025“做强中国芯,拥抱芯世界”的主题,更精准契合了产业链对“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为国产量测装备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提供了高效的交流渠道。
产业热度的背后,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赛腾股份(603283.SH)、中科飞测(688361.SH)、天准科技(688003.SH)等半导体量测与测试设备企业携带创新产品亮相展会。它们展示了在量测精度提升、缺陷检测优化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并通过现场交流与需求对接,深化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凸显了展会以技术交流推动产业落地的核心价值。
主题演讲环节聚焦行业技术前沿与应用痛点,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中安半导体副总经理初新堂围绕“面向12寸先进集成电路制造的无图形颗粒检测设备的开发与应用”议题,分享了半导体检测设备开发中的技术突破与实际应用案例,为先进制程下的无图形晶圆颗粒检测提供了国产化解决方案。北电检测产品总监张朝前以“先进封装量测技术革新:3D高精度解决方案赋能异构集成时代”为主题进行分享,为产业链应对先进封装量测难题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方向。
当前,国产设备在先进制程、先进封装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加上政策支持、资本投入与技术积累的协同作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业内普遍预计,未来3 - 5年内,中国有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量测装备产业集群。
正如CSEAC 2025的主题所昭示的,中国半导体人正以“精准量测”为支点,推进技术创新突破,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这场在无锡举办的行业盛会,记录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当下的突破与思考,也预示着产业自主可控的广阔未来。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