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AI合成内容须加标识,Anthropic融130亿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9.9w阅读 2025-09-07 10:30

Ai快讯 北京时间9月3日,大模型独角兽Anthropic宣布完成130亿美元(人民币约928亿元)的F轮融资,最新估值来到1830亿美元(人民币约1.3万亿元)。这是目前大模型行业第二大规模的融资,仅次于今年3月OpenAI历史性的400亿美元融资,彼时OpenAI估值达到3000亿美元。融资后,Anthropic成为全球估值排行第四的独角兽,仅次于SpaceX、字节跳动和OpenAI。支撑其高额估值的是旗下大模型Claude及其带动的业务增长。Claude模型在编程、数学等领域性能领先,截至2025年初,Anthropic年化收入约10亿美元,到2025年8月,年化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357亿元)。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9月1日,DeepSeek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已在平台内对AI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标识;腾讯元宝团队也建立了AI生成内容标识管理体系;抖音、B站升级了AI内容标识功能。该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有望让真实内容和AI内容有更明确的区分。

当地时间9月5日,半导体厂商博通开盘涨超14%。有消息称博通与OpenAI共同设计AI芯片,当地时间9月4日其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都有所改善。博通CEO陈福阳称从新客户获得超1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芯片订单,2026财年人工智能收入将显著改善。第三季度该公司人工智能收入52亿美元,同比增长63%,预计第四季度人工智能半导体收入将为62亿美元。博通业绩增长背后,是一些AI客户自研芯片、减轻对英伟达依赖的努力,英伟达是GPU阵营代表,博通则属于ASIC阵营。

英伟达旗下风险投资部门近日首次投资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该公司从包括英伟达风险投资部门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约6亿美元,公司估值为100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英伟达开设量子计算研究实验室,与包括Quantinuum在内的量子计算公司合作。6月,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量子计算正在接近拐点,英伟达目前已有为经典量子计算设计的开源量子开发平台CUDA - Q。

9月4日,有消息称DeepSeek正在开发一款具备更先进AI智能体功能的模型,能在用户提供最少指令的情况下,代表用户完成多步操作,并能根据以往操作不断学习和改进。该公司创始人梁文峰推动相关工作,目标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发布该新产品,但DeepSeek尚未回应。年初DeepSeek发布R1模型,之后仅推出小幅升级,而其竞争对手已陆续推出多款新模型。

9月5日,在德国柏林IFA期间的2025联想创新世界大会上,联想发布了包括高性能PC、智能平板、沉浸式游戏设备和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多款新品,还有全新形态AI概念设备,如屏幕可垂直旋转的14英寸AI PC和搭载智能支架和AI感知的概念机。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Luca Rossi举例称,联想2017年展示的首款折叠屏笔记本概念虽当时无法商业化,但积累的技术和专利促成了摩托罗拉Razr折叠手机问世,联想筛选项目时创新与商业可行性并重。

当地时间9月2日,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表示公司已裁减4000个客户支持岗位,因借助AI,该岗位人数从9000人缩减到约5000人。此前贝尼奥夫曾宣布在Salesforce,AI已承担起多达50%的工作任务。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科技公司存在将疫情期间过度招聘后的裁员归咎于AI以吸引投资者的情况。

9月4日消息,苹果公司已和谷歌达成新协议,开始评估谷歌开发的Gemini AI模型,且不再考虑收购Perplexity。苹果目前正在测试多种AI方案,谷歌Gemini已成为重点考察对象。此前有消息称苹果正开发一款AI驱动的搜索产品,计划明年发布并整合到Siri中,谷歌的AI模型很可能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这体现出苹果对谷歌AI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反映出科技企业在AI领域倾向于技术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趋势。

人形机器人厂商优必选近日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今年内启动交付,这是截至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合同。今年7月优必选还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额9051.15万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此外,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今年7月也中标了中国移动旗下公司1.2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

人形机器人公司星尘智能近日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减轻工人重复性劳动负担。这是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最早的一批千台级商业合作之一,有业内人士认为工业场景将是人形机器人最早大批量落地的场景。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