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融余额创新高,两券商上调规模上限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5.2w阅读 2025-09-26 01:44

Ai快讯 当前,券商对信用业务的战略布局不断提速。9月24日晚间,浙商证券发布公告,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以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这是继华林证券后,月内第二家主动调增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的券商,反映出行业对信用业务发展机遇的看好。

上半年,A股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为券商信用业务带来发展机遇。截至6月末,A股市场两融余额达1.85万亿元,带动券商信用业务收入高增长,上半年证券行业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达24%。进入三季度,两融市场热度不减,截至9月24日,A股市场两融余额达2.43万亿元,再创新高,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达12.25%。

在此背景下,浙商证券调增融资业务规模以把握市场回暖机遇。截至上半年末,其两融余额为237.85亿元,较2024年末略降,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支撑规模扩张,浙商证券在2025年中报中提出“深化存量客户精细化运营,提升客户活跃度”,并采取优化业务流程与服务体验、加强信用业务人才队伍建设、拓展两融客户来源渠道等措施。

同时,浙商证券注重风险管控,通过事前准入管理、合理运用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持续做好投后信用风险管理三方面进行风险限额管理。截至上半年末,有负债的两融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0.87%,业务整体风险可控。

浙商证券并非个例,当前已有多家券商扩张信用业务。华林证券3月份将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上调至62亿元,9月份再度提升至80亿元,反映出中小券商抢占两融市场份额的迫切需求。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市场融资需求激增是券商调增业务规模的直接驱动因素,中小券商上调规模上限可释放资金额度,吸引客户,在细分市场中抢占份额。

不过,尽管两融市场整体回暖,券商在规模扩张过程中仍面临挑战,利率竞争压力凸显。部分中小券商为争夺客户,将利率压低至4%以下,挤压了盈利空间。从行业竞争格局看,头部券商凭借资金实力与风控能力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利息净收入领先,还有4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亏损。

江瀚建议,券商应以差异化利率策略吸引客户,避免“价格战”内耗;深化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优化客户画像;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为两融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目前,已有券商开始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如东方证券深耕高净值客户服务,国联民生以精准拓客和分层定价策略破局,形成特色化竞争优势。

(AI撰文,仅供参考)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