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今年以来,在政策、产业和资本的多重推动下,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为康复医疗产业创新注入新动力。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是全国知名的康复设备产业集聚区,汇聚了60多家上下游企业,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致力于运用脑机接口技术让“主动”康复成为现实。
今年8月,在河南脑机接口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翔宇医疗集中发布13款脑机接口设备,涵盖上下肢康复训练、外骨骼机器人、认知障碍评估等多个领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翔宇医疗打造的全国首座康复医学博物馆,借助AI、VR、AR等技术,实现了康复医学历史与未来的“穿越对话”,也体现了其让康复医疗从“被动治疗”迈向“主动干预”的技术研发方向,而脑机接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翔宇医疗展厅,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的康复设备吸引众多参观者体验。其中,脑机接口思维打字系统设备,体验者头戴信号采集器,通过注视屏幕用意念打字,十多秒就能完成如“你好”等字符输入,字符准确率超95%。该设备运用脑机接口技术结合视觉诱发电位,强化大脑与受损肢体神经通路连接,促进神经可塑性。
翔宇医疗早在2015年就前瞻性布局脑机接口技术研发,是国内最早进军该领域的康复医疗企业之一。董事长何永正表示,通过与国内一流三甲医院专家交流得知,主动康复效果远好于被动康复。传统康复训练依赖治疗师物理辅助和患者被动接受,效果有限。而脑机接口技术通过脑电接口收集信号解码,调动外部设备刺激,形成神经发育闭环,提升康复效果,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在技术与适应症结合上,翔宇医疗坚持“临床需求导向”,与医院多科室临床专家深度合作,解决临床痛点。
实现脑机接口技术产业化落地并非易事,面临电极舒适性、信号抗干扰性、算法有效性、患者友好性等问题。为此,翔宇医疗成立Sun - BCILab脑科学实验室,自研自产芯片、电极、算法、整机等核心部件,不依赖第三方,能掌控研发进度和产品品质,研发速度更快。
为夯实技术底座,翔宇医疗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9114.7万元,同比增长38.8%,占营业总收入的25.39%。持续高投入推动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截至6月底,年内新增专利117项,累计获得1933项。目前,翔宇医疗在脑机接口硬件、芯片、电极、算法、脑机交互康复设备五个关键环节实现独立开发,是全国脑机接口技术落地转化应用场景最广泛的企业之一。其自主研发的脑电采集装置与自有康复设备兼容性好,优于“脑机接口 + 第三方设备”模式,提升了临床成功率。
今年8月,翔宇医疗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12家顶尖科研机构、临床单位组建脑机接口康复技术创新联合体,打破科研、临床与产业间的壁垒,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形成全链条协同体系,且该联合体仍在持续扩容。研发中心副技术总监季辉透露,今明两年将让更多康复设备搭配脑机接口技术优化康复场景,开发神经调控和精神调控类产品,未来加大神经调控类产品研究,在运动康复功能重建方面进行多模态混合方式研究,提高康复效果。
翔宇医疗历经20多年发展,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系列康复医疗器械研发及生产能力的企业,构建了全产业链布局。然而,我国康复医疗设备市场存在“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的问题,国产设备在智能化、精准化和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上与国际领先企业有差距,产业高端化升级是关键。
脑机接口技术被视为实现“换道超车”的战略方向。翔宇医疗前瞻性布局该技术,目前已获得两款脑电采集装置注册证,预计到今年年底有20余款脑机接口产品获证,2026年底接近百款。在市场应用上,将自研产品与全系列康复装备整合,推出整体解决方案,协助医院打造脑机接口专业治疗中心。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国产康复设备迈向价值链高端。
政策层面也为产业高端化提供支持。今年7月,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提出到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3月和9月,国家医保局分别发布相关指南和公告,加快脑机接口产品临床应用。
展望未来,翔宇医疗不仅要成为技术领先者,还希望构建“脑机接口 +”康复产业生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临床规范,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海外市场,展现中国高端医疗科技的力量。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