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昌切入“AI+”,抢滩垂直大模型布局

原创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乐居财经 3709阅读 2025-10-04 23:06

Ai快讯 智能AI眼镜成为当下最火热的消费电子产品,吸引了Meta、小米等互联网大厂以及博士眼镜等传统眼镜企业纷纷入局。如今,从事测量测试仪器、医学诊断设备的华盛昌也积极抢抓AI眼镜新兴赛道发展先机。

不久前,华盛昌发布公告称,公司开发的“DeepSense深度感测大模型”已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将适时向用户开放内测,此消息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公司股价在9月底涨幅明显。

近日,在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华盛昌推出了四款搭载自研DeepSense大模型的AI医疗设备,包括心电血压计、家用便携六导联心电图、双水平呼吸机、智能血压计。发布会上,董事长袁剑敏展示了智能血压计BP - 120H的AI语音助手“小雪”,其能结合行业标准回答问题,还支持方言交互。袁剑敏表示,DeepSense模型具备多模态数据融合能力、可迭代学习能力,后续呼吸机也会搭载类似功能,该模型能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其核心价值是将资深工程师的经验融入仪器。此前公告显示,华盛昌将继续把大模型深度融入智能仪器与医疗器械产品矩阵,提升智能化测量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受利好消息影响,公司股价9月上涨,9月22日封住涨停板。

事实上,华盛昌早在测量仪器与AI结合方向就有积累,曾在AI - 7760电能质量智能分析仪、AI直流拉弧检测产品中尝试将AI融入测量业务,2024年年报也提出相关战略方向。

在资本市场上,华盛昌在AI眼镜方向的布局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公司成立深镜技术公司,专注AI眼镜产品开发,尤其聚焦工业AI测量眼镜的开发和应用场景落地,为工业检测与测量提供更高效、精准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然而,当前市场已进入“百镜大战”,与众多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华盛昌董事长袁剑敏表示,公司的AI眼镜并非单纯消费品,而是聚焦垂直领域,做贴合用户需求的整机产品开发,是未来测量与交互的前端入口。公司认为AI眼镜可“解放测量人员双手”,在工业生产线能辅助技术人员实时记录参数、监控运营状态,工作人员可通过眼镜提问获取标准答案,辅助检测并解决问题,还能通过数据积累与比对为设备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供支持,有望形成新应用场景。

从行业层面看,AI眼镜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66.4万台,同比增长145.5%。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报告指出,中国AI眼镜市场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可达56%,且中国在智能眼镜硬件零部件方面已具备较完整产业链基础。智研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AI眼镜在工业、军事安防、应急抢险及大众健康监测等领域应用愈发广泛。

有行业人士指出,华盛昌切入AI眼镜赛道有其优势,在测量、传感、仪器仪表领域的深厚积累可能带来差异化竞争能力,但AI技术发展迅猛,行业要求不断提高,其“AI + 测量”战略在终端入口层面能否得到市场和用户认可,还有待检验。第三方调研机构艾媒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眼镜销量达126.5万副,同比增长约90.8%,市场规模约46.9亿元,按预测到2029年销量或达4153万副,市场规模可能突破千亿元。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