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进深 严明会
当前上海楼市,豪宅愈发讲究符号价值。
“绿城黄浦ONE”这个名字,起得确实巧妙。
一眼看上去,它蹭了几个热点:
“绿城”二字自带品质和豪宅光环,“黄浦”二字坐实地段价值,“ONE”更是暗藏野心,仿佛要坐上黄浦头号交椅。
但其名字背后的实质,却远比字面来得复杂。
首先要厘清的是,此“绿城”非彼绿城。项目虽冠以绿城之名,实则是由绿城管理集团以代建模式介入,品牌输出与运营管理是其主要角色。
这就好比你去一家挂着“米其林”招牌的餐厅,结果发现主厨是外包的,食材是别家供的。
味道如何,全看运气。
再说“黄浦ONE”。这个名字谐音自董家渡的顶豪“绿城黄浦湾”,乍一听像是亲兄弟,实则连远房表亲都算不上。
从“湾”到“ONE”,看似一步之遥,实则身份悬殊,两者在产品能级、资源占有与客群定位上,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保利”隐身
项目真正的开发主体,也并非市场所熟悉的保利发展或保利置业。
绿城黄浦ONE的开发商是上海良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毅,公司背后的实控方是保利集团旗下的保利金砖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王毅则是保利金砖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这是一家以投资业务为主的公司,突然操刀高端住宅,难免让人对其产品力、后期服务打个问号。所以,保利金砖请来了“绿城代建”这个搭档。
项目宣传中几乎看不见“保利”二字,全程以“绿城”作为对外输出窗口。
撇开命名层面的文字游戏,绿城黄浦ONE确实填补了市场的一个空缺。
2025年的黄浦区,核心地段豪宅普遍跃过20万元/㎡大关。与此同时,新入市项目的主力户型面积不断变大,200㎡起步成为常态,上车门槛动辄拉高至四五千万。
总价段的快速攀升,将一大批预算在3000万级别的实力改善客群挡在门外。
绿城黄浦ONE正是瞄准了这一断层地带,首开均价约17万 /㎡,主力总价锚定在2800-3500万区间。
主打155㎡三房与193㎡四房,这一设定,也使其成为当前黄浦区内唯一在售的200㎡以下非超高层项目。
这个面积段与总价的组合,精准击中了两类客群的需求:一类是渴望扎根黄浦核心、但预算不足以触及4000万以上豪宅的改善家庭;另一类是追求核心资产配置、看重地段保值性的投资者。
从区位能级看,绿城黄浦ONE确实具备不可复制的优势。三公里生活圈内囊括人民广场、新天地、外滩、陆家嘴等核心区域,区位价值毋庸置疑。
守成的户型
绿城黄浦ONE的户型设计中规中矩,分为155㎡的中间套和193㎡的边套。
155㎡三房:
飞机户型,三开间朝南,面宽约12米,其中客厅面宽约5.2米,主卧开间3.6米,双套间,室内没什么浪费空间。
193㎡四房:
四开间朝南,双南向主卧套房。客厅是面宽8.6米的大横厅,连接约15㎡的圆弧大阳台。东边套高区可以看到三件套。
总体来说,155㎡做三房,在当下高端市场中已属刚改配置,难以匹配豪宅的品质预期;而193㎡四房虽功能齐全,但面对市场上同面积段产品在空间灵动性、功能区创新上的持续迭代,其表现只能说是不出错,难以称得上出众。
由于体量过小,绿城黄浦ONE的整体社区规划也受限。项目仅一栋29层高楼、一共112户,占地仅7700㎡,容积率却高达3.3。除了住宅主体外,还配套1栋1层商业及社区服务设施。
在本就不大的社区中,绿城黄浦ONE建造了约800㎡的会所,并延伸出了泛会所空间,涵盖科普画廊、商务会议区、艺术沙龙、钢琴房等功能区。
另外,项目背靠陆家浜路,这是一条主干道,车流噪音难以避免。加之周边老旧住宅密集、城市界面杂乱,且短期无更新计划,这对于讲求静谧性与界面品质的高净值客群而言,是一处明显的体验减分项。
对于执着于黄浦地段、能接受产品妥协的购房者,绿城黄浦ONE或许是当下难得的机会;但对于追求纯粹豪宅体验的客群,这个“ONE”终究难以成为真正的第一选择。
来源:进深
作者:505707
相关标签:
进深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