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岛》见习记者 曹安浔 深圳报道
雷厉风行“赶场”的刘强东,为京东的扩张版图又添了新的一笔。
11月17日,三亚保利瑰丽酒店举办了第三场京东品酒会,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再度现身,正式宣布上线京东外卖app、京东点评与京东真榜。

《星岛》在现场获悉,京东外卖app不仅能提供品质外卖服务,更集“外卖+购物+数码家电+买药+酒店+生鲜”等业态于一体,为用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本地生活服务。
至于点评和真榜,则永不商业化。刘强东介绍称,京东点评将基于全国第一个榜单AI大模型,智能分析全网关于餐厅、酒店、景点和航司等信息,最后由大模型生成综合点评;京东真榜作为京东点评的首期力作,将打造“AI全网评+复购+用户盲测”测评模型,现阶段已公布真榜入围菜品名单,并在全国公开招募10万名京东求真官,进行“买吃分离”盲测。
值得注意的是,在品酒会开始前,刘强东还现身京东旅行直播间,不仅品尝了自家的七鲜咖啡,还围着“七鲜小厨”的围裙炒了卷饼尖椒小鱼和酱豆炒蛋两道家乡菜,展示了一把京东自营品牌的炒锅,称“做菜是非常好的解压方式”。

至此,刘强东在三亚完成了“三连发”,实现了京东本地生活服务的全面升级,离其“超级供应链”的愿景也更进一步。
今年以来,刘强东步履不停,以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代表、宿迁“大强子”等多重身份高频亮相。而在灯光之外,刘强东正以雷霆手段发起京东新一轮变革,新老业务风起云涌,动作不断。
归来仍是汉子
刘强东杀回来了,这一点也不意外。
在官方镜头与公众热切目光中,有时他被人偶遇在老家宿迁,与朋友喝啤酒吃大排档,看苏超;有时,化身外卖小哥,穿梭在车水马龙中;有时系上围裙,直播烹饪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
前段时间,热爱越野的刘强东还现身一场沙漠越野车聚会。
坊间是这样描述的:“黄沙漫天,一辆越野车冲破沙丘扬起烟尘,车门一开,下来的竟是刘强东。”那天,刘强东还请好友们喝了自己的家乡酒——洋河。
敢闯敢试,但方向盘稳稳握在自己手中,一如他掌舵京东这些年的行事风格。现如今,刘强东依然通过AB股制度持有京东71.65%的表决权,对这辆“冲沙”的越野车握有绝对掌控力。

更多时候,刘强东陪同政府部门考察项目、洽谈合作、出席高级别政治活动。
5月的第七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6月的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7月的中欧企业家座谈会、10月的APEC峰会,11月的乌镇峰会……随处都可见刘强东的身影。

▲图源:央视
种种信号表明,作为互联网巨头创始人、民营经济代表性人物的刘强东,其本人乃至京东未来的一举一动,正在改革的浪潮中备受关注。
在今年6月的沟通会中,刘强东称自己是2023年10月6日回来正式工作,“这次回来是应Sandy(京东集团CEO许冉)的要求,回来带着她手把手干几年,希望有一天能尽早把国内业务都交给她。”
虽然京东坚持的“体验、成本、效率”战略并未改变,但刘强东也清醒看到,随着互联网红利消退,京东对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已迫在眉睫。他也对此感慨:“最近五年,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星岛》表示,刘强东的回归有助于重塑京东“以供应链为核心”的战略定力,优化决策效率,对稳定投资者与合作伙伴的预期有重要作用。
求变,是一场“持久战”
事实上,刘强东在2024年就已暗中推动京东走出舒适区。
零售赛道,京东当年与美的、小米、联想各自定下未来三年京东全渠道销售额千亿级目标,并坚定执行低价与直播战略,以此巩固自己的主业“护城河”。
今年“京东双十一”期间,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用户总观看时长同比增长3倍,商家开播数量达到去年的3倍。

零售商业研究专家、《中国零售硬折扣时代》作者连杰也向《星岛》表示,当前整个零售行业都在推行低价战略,如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以及胖东来、山姆等线下零售商都在控制毛利,京东推行低价战略符合时代趋势,方向是正确的。让采销人员做主播带货的思路也是对的,一方面,直播的售卖效率比图文更高;另一方面,采购人员作为买手受到顾客信赖和欢迎,但最终效果还要看内部执行力。
而在零售之外,我们熟悉的那个电商巨擘,正以一种我们“不熟悉”的生长姿态突破原有边界,开启了一场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越野探险”。

今年2月,京东启动外卖服务,“做品质外卖”“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举措让整个行业耳目一新;连杰表示,希望京东做外卖业务时,可以发挥金融与算法优势,对生活困难的外卖人员给予特殊保护。
6月,由郭庆坐镇领衔的酒旅业务面世,京东推出“最高3年零佣金”的“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吸引商家入驻。多位酒旅从业者向《星岛》表示,京东或许来得晚,但自带的流量与资本实力让人期待,希望京东能给行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与更显公平的环境。

▲京东与锦江酒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画面中右边人物为郭庆。 图源:锦江酒店
7月,京东开出百万年薪招聘短剧运营核心岗位,并在今年“双十一”联动快手星芒短剧集中上线7部京东独家冠名的精品短剧。
9月更是热闹。京东先是开价超180亿元向欧洲零售巨头母公司CECONOMY发出收购要约;接着,京东投资千寻智能,完成对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等具身智能企业的“六连投”。
随后,京东又携百亿资金高调入局咖啡赛道,推出“七鲜咖啡”并宣布“三年万店”的合伙人招募计划。
9月末,京东工业第四次递交招股书,意在“京东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韩乾告诉《星岛》,分拆能让京东产发、京东工业的业务价值被单独评估,而京东工业此前已获证监会备案,且港交所对已多次递表并完善材料的企业,聆讯流程通常会更高效。
10月,京东与广汽、宁德时代联手,探路汽车赛道;同月,京东成功获得香港保险经纪牌照。

11月17日,京东“三连”发布京东外卖app、京东点评与京东真榜,打造了全面升级的本地生活服务体系。
看似多点开花的布局,却有着刘强东做强供应链的战略考量。
目前,京东正从源头入手重塑传统行业的供应链,将自营电商的“线性”供应链进化成一张能渗透至生鲜、餐饮、酒店、文旅乃至更多行业的“立体网络”,通过各供应链同频共振、深度协同,打造超级供应链体系,最终惠及消费者。
比如,京东发力外卖,意在打通并优化生鲜与餐饮的即时供应链;进军酒旅是希望将酒店背后杂乱的供应链成本降到20%。
刘强东表示,“如果做成功了,最后比拼的是看谁的成本好、价格低、服务品质好,真正为行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对于刘强东乃至京东而言,这场变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经过长期准备后的“排兵布阵”,从某种情况而言,刘强东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如今,刘强东一边抨击公司内部躺平现象;另一边,自去年以来京东体系给员工加薪8次,覆盖采销、客服、物流等一线岗位。
这场深思熟虑的变革也给京东业绩带来明显改变。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京东收入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受新业务战略性投入影响,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3亿元。其中,备受外界关注的京东外卖单均损益改善明显,京东也希望以短期投入换来长期协同效应,最终让外卖业务成为可以独立生存的业务。

招商证券则分析称,京东外卖业务上的投资已更为理性审慎,作为长期战略有望与其核心电商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缓解市场对其长期盈利不确定性的担忧;招商证券还小幅上调了京东2025至2027财年的非GAAP净利润预测。
战旗“未老”
包括刘强东在内,2025年以来马云、张一鸣、马化腾等多位互联网巨头创始人均罕见公开亮相。
10月9日,在卸任字节跳动CEO四年多后,张一鸣首次在国内公开亮相,现身上海徐汇知春创新中心;马云则在今年迎来“五年内最高频亮相”,带动阿里信心与业绩同步回升,其中阿里港股股价较今年年初上涨超九成;马化腾年初现身腾讯年会,身着红色西装激情献唱《送你一朵小红花》,期望2025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初代创业民营企业家的经验与资源更是得到高度肯定。6月初,任正非、马化腾、马云、曾毓群、刘永好、王传福、雷军等大佬共同出现在北京民营企业座谈会上。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这是政策环境边际改善的积极信号、民营经济信心修复的拐点,有助于促进民间资本回流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领域。
从国内内卷到走向全球,从商业之道到社会责任,从个人光环到与时代同频——初代创始人正在责任、合规与制度坐标系内,重新校准企业增长的航道。

而对刘强东而言,当前京东的核心挑战在于强化基本盘,并推动新业务早日独立与生态协同,进而提振资本市场信心,让更多消费者、投资者、商家与骑手共享发展红利。正如许冉所言,一面是“不会放弃的传统电商”,一面是正在开拓的“第二增长曲线”。
可以期待的是,回归后的刘强东依然有着雄心壮志,他高高举起“35711梦想”,就像举起一面猎猎作响的战旗,坚定地插在京东最高的城头:培育3家收入超万亿、净利润超700亿的公司;打造5家世界500强企业;成就7家从零起步、市值不低于千亿人民币的上市公司,最终,为国家贡献1000亿元税收,带来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

至于刘强东个人,他计划在许冉能够完全接手国内业务后,专注于国际业务,“未来京东最重要的一块儿业务是国际”。
刘强东预告,未来京东每年都会有一个超级项目,已经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六个创新项目在推进。同时,京东计划将供应链服务拓展至医院、美容院甚至“路边捏头洗脚”等细分业态。
市场不再迷信“神”,但市场仍需“旗帜”。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团队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现阶段,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与民企相关的增量政策有望密集出台,包括积极宣传民营企业的重要角色、关键作用和正面形象,给民营经济释放更加善意的信号。
当马云大谈AI、马化腾下注硬科技、张一鸣迈向全球、刘强布局供应链、雷军构建“人车家”生态时,他们不仅是在争夺话筒,更是在激活下一个经济周期的潜力。
这群曾在经济上行期撑起一方天地的人物也再度被公众寄予新的厚望,他们能否以平台生态、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促逼产业升级,再度搅动民营经济的一池春水?

更多优质产业新闻请扫码关注“星岛产研”微信公众号获取
来源:星岛环球网
相关标签:
星岛环球网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