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位于海沧区厦门生物医药港的特宝生物,听其创始人、董事长孙黎讲述企业向未来开放,在创新中不迷失的故事。
30年前,厦门生物医药港所在之处还是一片甘蔗地,如今这片规划面积6.58平方公里的土地,培育出特宝生物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实现了从“政策试验田”到“产业森林”的转变。
特宝生物成立于1996年,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药物研发为核心,致力于为肝病、肿瘤、代谢性相关疾病等治疗领域提供更优解决方案,是中国聚乙二醇蛋白质长效药物的“隐形冠军”企业。
早期,特宝生物致力于解决“西方有,我们没有”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口药品价格高昂,普通百姓难以负担。公司以乙肝临床治愈为研究目标,希望破解乙肝患者的医疗可及性问题。经过三十年的耕耘,特宝生物构建起以聚乙二醇长效化药物为核心的创新平台技术,已上市包括派格宾、益佩生、珮金等多款聚乙二醇长效化国家1类新药。
数据显示,2018至2024年,特宝生物经营业绩每年均保持增长,营业收入从4.48亿元增加至28.17亿元,净利润从1600万元增加至8.27亿元。
特宝生物的成长,见证着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从弱到强的蜕变。全球拥有三个以上聚乙二醇长效药物上市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宝生物是其中之一,这得益于长期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合作。2025年半年报显示,特宝生物上半年研发投入2.02亿元,同比增长达48.77%。
然而,药物研发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药物能否最终获批上市,核心是三点: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个过程‘九死一生’,即使进入一期临床,最后成功的产品也不足10%。”孙黎说。对于乙肝治愈这一目标,孙黎认为目前已完成“从0到1”的积累,“我们刚到山脚下,但过去只能仰望,现在我们有能力攀登,前进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
专注创新让特宝生物收获成果。在技术平台方面,公司建立起包括聚乙二醇重组蛋白质修饰、蛋白质药物生产、药物筛选及优化的核心技术平台,同时在核酸药物、基因治疗和小分子递送系统领域形成了自主技术积累;在人才团队方面,拥有专注于PEG长效蛋白质药物修饰的专业研发团队,并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保持深度合作。
特宝生物从只有7人的小团队,成长为拥有超2000名员工的“隐形冠军”企业,并于2020年1月17日在科创板上市。孙黎称,公司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得益彰,在科创板上市是里程碑。
面对未来,孙黎坦言:“最大的机遇是做好创新,最大的风险是在创新中迷失。从单一药物研发向多路径技术药物联合的融合创新,才是解决复杂疾病的创新路径,未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做创新,可能面临的难度、维度、复杂程度会越来越高。”他表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生存和发展,面向疾病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才能在全球打开更大的商业价值空间。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