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100指数ETF(588030)急升翻红,盛科通信领涨超17%,半导体设备国产化进程持续提速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有连云 1.2w阅读 2025-08-20 15:46

截至2025年8月20日 13:37,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上涨0.37%,成分股盛科通信(688702)上涨17.14%,艾为电子(688798)上涨14.07%,成都华微(688709)上涨12.04%,南芯科技(688484)上涨7.96%,天奈科技(688116)上涨6.45%。科创100指数ETF(588030)上涨0.17%。最新价报1.21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累计上涨5.21%,涨幅排名可比基金3/12。

流动性方面,科创100指数ETF盘中换手3.27%,成交2.34亿元。拉长时间看,截至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日均成交4.33亿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消息面上,2024年受益于AI推动的先进制程投资扩张、HBM产能军备竞赛以及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不断推进,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10%,达1171亿美元。根据SEMI预测,2025年有望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全年总销售额或将实现1255亿美元。根据2023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数据统计,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市场规模为113亿元,国产化率为35%,国产化替代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中金公司指出,AI大模型更新迭代以及应用落地驱动算力需求提升,芯片功耗与算力密度持续攀升,液冷凭借散热效率、部署密度等优势,正加速替代风冷逐步成为主流方案。产业链上游(冷板、CDU、快速接头等)、中游(服务器厂商、解决方案商)加速布局,下游云厂商率先规模化应用,英伟达GB200及GB300 NVL72加速产业生态形成,市场空间广阔。根据IDC,2024年我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7.0%达23.7亿美元,预计2024-2029年CAGR有望达46.8%。建议关注技术领先的系统方案商、核心零部件厂商以及积极布局液冷技术的服务器厂商。

规模方面,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规模增长4.69亿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12。

份额方面,科创100指数ETF近1周份额增长2.10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12。

资金流入方面,科创100指数ETF最新资金净流入2914.34万元。拉长时间看,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3.10亿元,日均净流入达6207.94万元。

数据显示,杠杆资金持续布局中。科创100指数ETF本月以来融资净买额达176.2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达1.99亿元。

截至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净值上涨76.70%,指数股票型基金排名236/2965,居于前7.96%。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7.67%,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7.87%,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48%,历史持有1年盈利概率为64.63%。截至2025年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近6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0.27%。

截至2025年8月15日,科创100指数ETF近1年夏普比率为1.63。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20%。回撤后修复天数为108天。

费率方面,科创100指数ETF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8月19日,科创100指数ETF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020%,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较高。

科创100指数ETF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中选取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上证科创板100指数(000698)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博瑞医药(688166)、百济神州(688235)、华虹公司(688347)、睿创微纳(688002)、翱捷科技(688220)、泽璟制药(688266)、东芯股份(688110)、中科飞测(688361)、芯源微(688037)、安集科技(688019),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3.52%。

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场外联接(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019857;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C:019858;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E:023990)。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来源:有连云

相关标签:

股市行情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