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讯 9月4日,在第13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展上,界面新闻记者获悉,深圳半导体设备公司新凯来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在手订单已超百亿元,客户涵盖深圳鹏芯微、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等知名晶圆厂,国内多款最新消费电子芯片的生产过程中,新凯来的设备已在晶圆厂深度参与。
一位新凯来产业链核心人士透露,明年新凯来量产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先进制程的半导体设备订单量会大幅增多。该人士预测,新凯来工业(光刻机除外)今年收入将达45亿,2026年达75亿,2028年收入将攀升至169亿元,2027年将正式盈利20亿元并启动IPO。目前,新凯来正在进行第二轮对外融资,仅其工业制造业务(光刻机除外),短短三年估值就已达650亿。不过,界面新闻记者在展会现场向新凯来相关人士求证上述信息时,对方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
新凯来的诞生与深圳国资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2022年,为应对海外芯片限制的安全问题,深圳国资斥资数百亿扶持本地半导体产业,新凯来作为核心设备环节应运而生,目标是生产出100%国产化的全产业链半导体生产设备。
在大订单量产预期下,新凯来也为上游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带来了新商机。即将为其供应精密零部件的利和兴高管表示,如果按新凯来百亿元订单量计算,半导体设备毛利率约50%,意味着新凯来将有近50亿元用于成本和采购。精密零部件约占半导体设备价值量的30%,若利和兴能获得其中近一半份额,未来将新增7 - 8亿收入,等同于公司全年收入。利和兴接下来将募资数亿资金,专门用于新凯来精密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线建设,未来还可能收购半导体产业链相关公司以增强供应能力。给新凯来供应真空电容器的国力股份高管也表示,新凯来公司人员多次到访,确认良率提升情况,接下来将全面替代海外公司器件,以应对加速量产。
新凯来的前身是华为2012实验室的星光工程部,此前负责华为精密装备的设计、开发,汇聚了国内外半导体设备领域的顶尖专家。2022年,该工程部数千人团队独立,转型为新凯来。
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2024年达496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但前道设备关键九类国产化率不足10%,7nm及以下制程国产化率近乎为0。而先进制程设备市场空间广阔,下游晶圆厂新建产线聚焦7nm + 制程,将迎来50%以上的超额增速。新凯来瞄准这一高端市场空白,快速突进。
2025年3月,在SEMICON China 2025上,新凯来惊艳亮相,发布了5款工艺设备新品,包括外延沉积设备EPI(峨眉山)、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阿里山)、物理气相沉积设备PVD(普陀山)、刻蚀设备ETCH(武夷山)、薄膜沉积设备CVD(长白山)。短短几年,新凯来已研发出国产化高端制程设备,覆盖半导体制造前道设备所有环节,行业人士评价其重要性相当于“北方华创 + 中微公司 + 中科飞测 + 拓荆科技”的总和。
新凯来成长迅速,一方面与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深度绑定,实现“研发 - 验证 - 量产”快速迭代,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另一方面,在国产化设备和器件上投入巨大,在上海设立测试晶圆厂加速国产器件测试。此外,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成长的关键,新凯来近2万名员工工作拼劲十足,实行三班倒,公司一把手常熬到凌晨两点多,员工还喜欢追问完成结果的过程和底层原理。
随着新凯来的快速发展,深圳半导体产业链的燃眉之急正逐步得到缓解。除新凯来外,深圳国资还主导成立了专注先进制程的晶圆厂深圳鹏芯微、专注成熟制程的晶圆厂深圳鹏芯旭、专注存储芯片的深圳昇维旭等,这些项目未来将为深圳庞大的消费电子、汽车产业等提供稳定的半导体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9月4日下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宣布,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搭载麒麟9020芯片和鸿蒙5.0系统,麒麟芯片时隔四年重现华为发布会。有长期观察区域产业的人士评价:“杭州是六小龙,但深圳玩的是巨龙。”
(AI撰文,仅供参考)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