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发展削债18亿美元,香港豪门艰难自救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星岛环球网 4258阅读 2025-11-28 23:46

《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

新世界发展(00017.HK)于2025年5月宣布延期支付4笔美元永续债利息(合计约0.77亿美元),拉响了债务风险警报。在历时半年筹划后,由郑氏家族主导的债务置换正式落地,艰难迈出“自救”步伐。

11月26日,新世界发展发布美元债交换要约第二次提前投标(即第二次提前响应要约)的最终结果公告。据《星岛》统计,截至纽约时间11月25日下午,第二次提前投标已获得本金1.85亿美元的永续债、0.395亿美元的定期债券响应。

上述公告披露新世界发展化债的最新进度。11月3日,该公司曾针对所有存量美元永续债及固定年期债券(不包括港元债券),推出规模高达19亿美元债券交换要约方案。其中,新发行永续债上限为16亿美元。

据《星岛》了解,新世界发展的交换要约涵盖新世界发展的5笔美元永续债,未偿还本金45亿美元,票面利率介于4.125%至6.25%之间;以及6笔固定年期债券,未偿还本金23亿美元,票面利率介于3.75%至8.625%之间,原预计2027—2031年到期。

交换要约设置了明确的“早鸟优惠”梯度。具体而言,提前投标截止日前响应要约的美元永续债持有人,每100美元本金可置换50美元新永续债,并享受2美元现金补贴;此后参与交换的,每100美元本金仅能置换47美元新永续债,且无现金补贴。

▲美元永续债交换要约概览,资料来源:Bondsupermart

对于原有定期美元票据,提早参与同样也可享受更低的债务削减幅度。以2027年到期、票面利率4.75%的美元票据为例,提前投标截止日前每100美元本金可置换91美元新票据,同时叠加应计利息;早鸟期结束后参与的,每100美元本金仅能置换88美元新票据及应计利息。

最初,新世界发展原定提前截止日是纽约时间11月17日。截至该期限,已有本金20.9亿美元的永续债,以及本金1.37亿美元的定期债券提前响应要约。彼时该公司预计,待提前付款日期进行交割后,未偿还的永续债本金将减少10.2亿美元,定期债券本金将减少0.299亿美元。

此后新世界发展宣布新增第二次提前投标,截止日为纽约时间11月25日,同时新发行永续债上限调整至17.9亿美元(总额19亿美元不变)。

▲新世界发展公告截图

也就是说,通过此次交换要约,新世界发展计划将45亿美元存量永续债的一部分,置换为上限17.9亿美元、票面利率9%的新永续债,债务减记比例介于50%至53%之间;同时将23亿美元定期债券的一部分,置换为上限1.1亿美元、票面利率7%、2031年到期的新债券,债务减记比例则介于12%至32.5%之间。

而据《星岛》统计,经过两次提前投标,新世界累计获得了本金22.75亿美元永续债、1.765亿美元定期债券的响应。

按照交换要约进度看,目前只有大约50%的存量永续债参与,意味着债权人接受交换的意愿仍有待提升。究其原因,这一方面主要由于存量永续债交换后需要面临本金大幅削减,另一方面则由于,交换后还要舍弃存量永续债所有应计及未付的票息。

瑞银在近期报告中认为,考虑到本金面临50%减记,以及9%票息分配属自主裁量且不具复利特性,该置换要约可能无法吸引所有现有永续债持有人。

但该交换要约对新世界发展的股东有利。据《星岛》测算,假设100%参与,预计该公司可以削减超过17.9亿美元的永续债,以及约0.2亿美元的定期债券(以17%的平均本金削减幅度计)。

新世界发展寻求债务交换要约,发生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大背景下,公司面临严峻的经营挑战。在业绩层面,该公司2023财年营收曾触及773.57亿港元的阶段性高点,但进入2024财年、2025财年营收连续两年下滑40%;盈利端冲击更为明显,近两个财年分别录得亏损194.62亿港元、171.73亿港元,这也是其近20个财年以来首次陷入连续亏损。

负债层面,郑氏家族第三代掌门人郑志刚接棒以来,新世界发展曾因在内地市场大举扩张而推高债务。自2019年6月底至2025年6月底,公司净负债比率从32.1%攀升至58.1%。在疲软的经营表现下,郑志刚已于2024年9月辞任新世界发展总裁,此后更是彻底淡出公司董事会。

新世界发展也转而着力化解债务风险。于2025财年,该公司总债务减少约57亿港元至1461亿港元,其中短期债务减少350亿港元至66亿港元;同期,公司成功落地882亿港元的银行再融资,将银行贷款最早到期日延长至2028年6月30日,降低了中短期的流动性压力。

尽管阶段性削债成果显现,但新世界发展的“自救之路”仍任重道远。按照该公司新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黄少媚9月份的表态,公司仍将坚守“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将降低整体债务规模作为年内首要工作目标。

来源:星岛环球网

相关标签:

星岛环球网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 本文著作权,归乐居财经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或点击【联系客服

网友评论